|
|
顺义龙湾屯镇周边地下服装厂扎堆,工人超负作业 记者应聘体验生活揭秘地下服装厂·卧底
如果一个人每天5点就要起床,一直要工作到深夜12点多,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那就是地狱啊!每天都累得睁不开眼睛,但还是得干活。”一位在顺义区龙湾屯镇的一家地下服装工厂里打工的17岁女孩疲惫地描述了自己的遭遇,而据她介绍,这种把人“往死里用的服装厂”在当地至少还有十几家。为了摸清当地地下服装厂的劳动状况,记者乔装改扮,深入唐洞村一家地下服装厂应聘,从此开始不分昼夜、半饥半饱的24小时打工生活。但令记者没想到的是,要想当上工人,需先闯过当地工厂主的四道“关卡”。关卡一应聘无门农家院暗藏服装厂门口无标不挂牌
根据打工妹的讲述,记者了解到,顺义龙湾屯镇一带的地下服装厂较多。因此,记者把暗访目标选在了龙湾屯镇。在经过仔细谋划后,两名记者穿上了朴素的服装,带上了简单行李,扮成了刚来北京的打工妹。
打扮停当,记者登上了一辆开往龙湾屯镇的小巴。在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颠簸、睡了一觉又一觉后,记者终于踏上龙湾屯镇的一条主干马路。马路的两旁多为小型的超市和商店,看上去并没有一家服装厂。但路边的村民告诉记者,此地为龙湾屯镇,往北边和西边走都可以找到服装厂。
记者开始沿着马路朝西走,但只在一条小路上看到了一家较大的服装厂,据村民讲,这家服装厂是大队开的,厂子不小,但如果没有熟人,很难分到好活,如果想找好活干,还得找私人开的地下服装厂。于是,记者继续往前走寻找私人服装厂。
一路上,记者分别为彼此取了两个简单上口的假名“张雪”和“王丽”。在经过一系列的打听后,记者从村民们的口中得知,一家由本地村民开的服装厂正在招人,还包吃包住。走过几条七拐八扭的乡间小路,摆脱几条凶恶咆哮的农家狗,终于找到了这家所谓的服装厂。从外表看上去,这家服装厂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家小院,外面没有任何工厂的标识,如果事先不知道,根本不可能发现这就是服装厂,只有走进去的人才会发现,里面是别有洞天。据村民们讲,龙湾屯镇的私人服装厂几乎都是这样的,“还挂啥牌子呀?不是多此一举吗!”关卡二厂主审查倚靠门口不言声警惕打量求职者
记者站在门口打了几声招呼,从院子里走出一名大约四十几岁的妇女。事后记者了解到,她就是这个服装厂的老板娘。她倚在门口,警惕而又疑惑地将记者上下打量了一番,并不发一言。
记者主动走上前去问道:“咱们这儿缺人吗?我们俩想找点活儿干。”为了让对方相信自己的打工妹身份,记者特意操着一口带有浓重口音的东北话。一听记者是来找活的,老板娘立刻来了兴趣,往地上一蹲,问道:“你们这是哪儿人啊?”看到招工有门,记者立刻一左一右蹲在她身旁和老板娘套起了近乎:“我是东北的,她是北京郊区的。”“你们这儿怎么不挂牌子,找起来特别费事。”“没办营业执照挂啥牌子呀,办个营业执照麻烦着呢,哪能像现在这样省心啊?怎么着,你们俩想找活儿干吗?”
“我们当过保姆和饭店服务员,手头儿都挺利落,现在没工作了。您看我们行吗?”在了解了记者以前的“打工经历”后,老板娘很爽快地表示:“在我这儿干可以,但是必须干到年底,丑话说在前头,如果干两天就走,可不给工钱。”
记者询问工资待遇如何,她表示,第一个月每人300块钱,还要从里面扣除70块钱的饭补,也就是每人230块钱,第二个月就按件计算了,多劳多得。“你们可得吃得了苦呀”,她表示,每天上工的时间是早上7点到晚上10点,晚10点是规定时间,如果想继续干也可以。记者表示,以前并没有做过服装方面的活儿,不知道能不能干得了,她立即说:“没事,一学就会,前两天我们这儿有个女工把她妹妹也推荐过来了,昨天来的,今天就开始上缝纫机干活儿了。”记者表示可以接受,老板娘随后表示,可以先到车间看看做工流程再说。关卡三先期体验满屋棉絮飞舞,工人满头大汗
记者随老板娘走进小院,才发现农家院里面暗藏玄机。院内杂草丛生,中央及角落堆满了塑料袋,做衣服用的蓬松棉和布料也胡乱扔在地上,任人踩踏。
院子里有三间房:一间正屋,两间厢房分置东西,其中一间用来堆放杂物,另一间厢房内,已做好的衣服乱七八糟地摆了一桌,一男一女两名工人正操着剪刀剪掉上面多余的棉絮。这时,老板娘招呼记者进入了作为车间的正房,棉絮浮在空气里,四处飞散,多台缝纫机与几个布满污泥的吊扇一起轰隆作响。虽然屋子敞着门,但是屋里的工人仍然是满头大汗。
记者观察到,这个房屋大约80平方米左右,呈一个狭长的长方形,中间16台缝纫机围成一圈,位置紧凑,两排之间只隔了半米左右的空隙,大约10名工人正在紧张工作,看上去都很年轻,其中有一名男工,其余都是女工。同院内相似,屋内净是尘土的地上也到处堆满了已做好的衣服袖子、前身等零部件,以及棉花、布片等原材料,几乎没有立足之地。棉服做好后,成捆堆在地上,几名工人起身去院子里拿东西时,来回就踩在干净的棉服上。门口一张桌子上立着熨斗,老板娘从地上抄起成捆的衣服熨烫。
记者走上前去表示,愿意在此工作,并询问可以做些什么活儿,而此时,刚刚还十分热情的老板娘却表示让记者多看看再下定论。大约过了5分钟左右,记者再次找到正在责骂工人的老板娘,表示已经考虑清楚,可以立即投入工作,但老板娘始终不置一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