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近年来的崛起和美国政府对中国态度的一些变化,美国影视中的华人形象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趋势是不乏客观化、中性化乃至正面化,当然其主流的对华人一贯的歪曲、扭曲、想像的负面形象也仍然源源不绝。
前八十多年:
被妖魔化的华人形象
美国电影塑造华人形象已有85年的历史。 在20世纪初,华人曾一度被塑造为热爱和平、与人为善的形象。但由于美国19世纪末驱赶华人劳工后,“黄祸”意识的延续,好莱坞更热衷于将华人想像为对白人构成威胁的“野蛮的”他者。到了中国抗战及欧美二战时期,好莱坞推出了《大地》之类的影片,赞扬中国妇女的勤劳勇敢及对土地的“原始情感”。而冷战时期持续不衰的东方主义想像又投射出一批如《苏丝黄的世界》宣扬西方“白马王子”超俗爱情、东方女子感恩献身的神话故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华人有了自己声音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涉及华人题材的电影呈现出了复杂多元的风貌。一方面,好莱坞仍有不少制片厂和导演在老调重弹,继续生产旧式反华反共的电影,制作以查理·陈和付满洲为主角的新单元;另一方面,华裔群体慢慢有了自己的导演和演员,开始在美国影视界占据一片天地,制造自己的声音。他们的工作正逐渐在产生影响,给美国的银幕增添了新的气象。
最近动向:
出现较正面客观形象
普通美国人心中的中国形象正在发生悄然的变化。以美国近期影视作品为例,2005年上映的电影《宁静号》剧情里的东方元素却比比皆是,场景中有大量中国特色的道具如字画、佛像、香台,到影片中的人物对话经常穿插一些中文词语,飞船的船身上就漆有“宁静”两个汉字,这些都暗示着中国文化在500年后已经成为世界、甚至是宇宙的主要流行文化之一,汉语也将是全人类相当流行的语言之一。
另外有一部美国人非常喜欢的电视连续剧《白宫群英》,从1999年至今已经播出了7季。它对中国的描绘静悄悄地出现了转变。在前面的几季里,扮演中国驻美大使的演员,都由专门演反面角色的华裔美国人担纲,在剧中表现得不怀好意。但在新的一季中,中国和中国大使形象明显转好,大使表现得精明干练、彬彬有礼,还富有美式幽默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