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齐兹近影
在前不久北京举行的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期间,我与埃及朋友阿齐兹博士久别重逢,我俩久久拥抱在一起,沉浸在团聚的喜悦之中。
中国是他的“第二家乡”
阿齐兹博士是阿拉伯世界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汉学家。他在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学习时,就立志为中埃友谊架设金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学习异常刻苦,连续4年获得第一名。我在艾因·夏姆斯大学任教期间,曾任他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的导师,后又任他的博士学位的导师。我在辅导他的过程中,深感阿齐兹是一位难得的文学翻译人才。他的硕士论文《丁玲和她的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博士论文《论柳青的文学创作道路》,都以“优秀”通过了答辩,从中可见他对中国现代文学情有独钟,造诣较深。
阿齐兹曾两次到中国留学和进修,还曾在阿联酋驻华使馆任顾问,在中—埃商务理事会任顾问。他非常热爱中国,称中国是他的“第二家乡”。他与一位中国姑娘结婚后,又称中国是他“亲爱的岳父家”。他多次表示:“我要让阿拉伯世界都了解中国。”怀着这一夙愿,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相继翻译了数以百万字的《现代中国人》、《中国思想发展史》、《中国和美国——是对手还是伙伴》、《中国当代文学史》等专著,撰写了《中国的尝试》、《中国的穆斯林》等著作,编著了《中国作家小辞典》,发表了《阿中成语对照》、《中国文学史上的古文运动》、《“文革”文学初探》、《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概述》等论文。这些著作和论文面世后,在阿拉伯人民中引起了良好的反响,人们都称赞阿齐兹博士是“杰出的中阿人民的友好使者”。
两次拜见曹禺先生
阿齐兹博士曾两次拜见曹禺先生。“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每当忆起自己拜见戏剧大师曹禺的情景时,阿齐兹博士都会情不自禁地这样说。
在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每年举行的中国文化周期间,学生们都要演出曹禺的著名剧作《雷雨》、《日出》等。阿齐兹每次都积极参加演出活动。在中文系师生中,几乎人人都很崇敬曹禺,喜爱曹禺的剧作。有一次,研究曹禺剧作的博士生伊曼给曹禺写了一封信,请曹禺寄来一些资料。曹禺先生很快给她回了封亲笔信。中文系师生争相传阅这封信,使得中文系掀起了“曹禺热”。阿齐兹读完了信,激动地说:“曹禺先生太伟大了!我一定把他的剧作都翻译过来”。
阿齐兹博士说到做到,他于1988年就翻译了《日出》,该剧阿译本在科威特出版后,受到广泛欢迎。阿齐兹博士捧着散发着油墨香的阿译本《日出》,请我和张月池老师陪同他一起去拜见曹禺先生。曹禺先生和夫人李玉茹很热情地迎出门。我们听说曹禺先生第二天就要住院治病时,都很感动。曹禺先生接过《日出》时,异常兴奋。他告诉我们,他的剧作《雷雨》、《日出》等,已有英、法、俄、西等多种文译本,此前尚无阿译本。阿齐兹博士填补了一项空白。
阿齐兹博士后来译成《茶馆》、《蔡文姬》之后,对曹禺先生的身体情况十分惦记,又请我陪他到北京医院去探视曹禺先生。我们刚一上三楼,就见李玉茹已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曹禺先生等在电梯门口了。阿齐兹博士向曹禺先生敬献了一束鲜花。那天,曹禺兴致勃勃地与我们相谈了两个多小时,从中国话剧发展史到自己的创作道路,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从东西文化交流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曹禺先生都畅谈了自己的看法。阿齐兹博士一边聆听,一边录音。他觉得曹禺先生这次谈话,十分难得,很珍贵。他深有感触地说:“曹禺先生又给我上了一堂终生难忘的课,听他一席话,真是胜读10年书啊!”
培养中埃友谊的接班人
阿齐兹博士深感中埃友谊和文化交流,任重而道远,需要培养众多的接班人。2001年他在伊斯兰教最高学府爱资哈尔大学创办了中文系,他讲授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现代汉语、翻译学等多门课程,还经常邀请中国学者和中国驻埃及大使馆的官员给学生讲座,诸如《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往来》、《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等专题讲座,深受学生欢迎。这类专题讲座,阿齐兹博士认为是“一举三得”的育人举措,既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可激发学生为将来接好中埃友谊的班而发奋学习中文的热情,还可以加深对中埃传统友谊的了解,强化做接班人的责任感。
阿齐兹博士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中心的位置,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汉语和中华文化的竞赛活动。2003年爱资哈尔大学中文系学生参加了中国国家汉办举办的“汉语桥”的比赛,在各校学生竞争中,爱资哈尔大学中文系学生夺得了第一名,代表埃及到北京参加决赛,并取得优秀成绩。
常言道:“创业难”。阿齐兹博士创立爱资哈尔大学中文系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为了培养中埃友谊的接班人,他不怕困难,常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从事教学、翻译、著书和行政工作,人们都称赞他年年都是教学、翻译、写作和办学“四丰收”。2005年,首届30名中文系学生毕业了。看到一个个合格的毕业生走上中埃文化和经贸交流的工作岗位,阿齐兹博士异常欣慰和幸福。
在参加第八届国际汉语研讨会期间,阿齐兹博士兴冲冲地告诉我:“明年是中埃建交50周年的纪念年,我为了庆祝这一永远值得纪念的年份,向它献上两份礼物:一份是我精心培育的30名中文系合格毕业生,他们将成为中埃友谊的接班人;第二份是我翻译了中国杰出外交家李肇星的诗选,准备在他访问开罗时,由埃及外交部作为礼物献给他。能在欢庆中埃建交的大喜日子里,献上我的两份礼物,我感到无上光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