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园区,对一个县的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增收关系极大。怀仁县的实践,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7月的瓷都之乡怀仁,园区经济带来的丰硕果实让人喜悦。几年来的特色园区建设,使全县初步形成了以新家园为主的6万亩无公害瓜菜基地;以云中镇为主的3万亩花卉、药材基地;以马辛庄为主的6万亩优质小杂粮基地。 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云中奶牛养殖加工园、南小寨育肥养殖加工园、何家堡综合养殖园、金沙滩养殖园、马辛庄特种养殖园等5个大型养殖园区。如今,养殖园区奶牛饲养量已达1万余头,生猪达5万余头,羊18万只。全县1000余家特色园区的收入已占到全县农民总收入的35%以上。
发展园区经济,要针对区位资源、地理条件、人文环境等因素,在选择上要注重城郊带动型、厂矿扶持型、移民搬迁型、大户帮扶型等多种模式。如新家园乡尚希庄村农民李福平就是大户帮扶型的蔬菜园区建设典型。李福平以前在外地做生意挣了钱后,去年投资1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10多亩地的科技型蔬菜园,今年栽种的新品种进口萝卜刚刚吐出绿芽,就被蔬菜经销商预订,全村100来户蔬菜种植户栽种的近万亩、60多个品种的蔬菜,80%被经销商预订。李福平高兴地说,经销商积极性高要归功于园区,因为园区生产的蔬菜产量相对集中,加上无公害种植,有专业技术人员帮助管理,无论是蔬菜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保证。今年这个村蔬菜产量预计在50万公斤以上,仅此一项全村农民户均增收2000元。
现在,全县拥有各类蔬菜园区800多个,形成蔬菜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00多个,年产值百万元以上重点园区达35个,带动了全县8万余户农民从事蔬菜种植,年创产值5亿元。
建设特色农业园区,政府要扶持,典型来引路。去年以来,该县开展了“四个三”工程,即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一批骨干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县委、县政府拿出近亿元的资金,对发展前景广阔的蔬菜、小杂粮、养殖、陶瓷等65个乡村园区、经济小区进行补贴之外,还加大了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先后完成园区道路硬化158公里,完成园区植树720万株,种植花草120万平方米,使65个乡村农业园区基本实现了四通一平和生态园林化。
目前,全县龙头骨干企业已发展到了80余家,全县优质粮田面积达36万亩,经济作物发展到了13万亩,饲草作物面积5万亩。其中马辛庄等4个乡镇连片种植的6万亩优质小杂粮基地已初具规模,马辛庄村、冯庄村生产的优质黍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量700多万公斤,园区万户农民依靠种黍户均增收2800多元。
南小寨育肥养殖加工园起初是由农民自发收购、加工羊起步,县乡政府为规范南小寨这个民间羊市场,先后投入300万元,帮助农民由一家一户的收购屠宰,逐步过渡到分散收购、圈养育肥、集中屠宰、统一上市的市场化运作。如今,南小寨羊市场年加工羊10万只至20万只,产品销往北京、天津、河北、陕西等18个省区市场,成为全省规模较大育肥养殖加工基地。
本报记者 李久标 本报通讯员 李斌 春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