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康中心诊费比医院省一半
宝安公明在全国首施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省钱省时吸引居民参加
李老伯近日血压突然升高,便来到离家不远的公明街道东坑社康中心看病,医生初步诊断后根据病情给李老伯开出转诊单,社康中心服务车将李老伯送到公明医院的双向转诊办公室。 不用挂号,不用排队,李老伯便看上了内分泌科的医生。经过几天的治疗,黄老伯病情稳定了,但仍需康复治疗,公明医院的医生给他开出了双向转诊反馈单,让他凭单回到东坑社康中心做康复治疗。这是全国首个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试点区——宝安区公明街道一个普通居民看病的过程。
记者从公明社区医疗服务管理中心获悉,目前该街道六七万参加了劳务工医疗保险的劳务工已被列为强制首诊制的对象。由于社康中心的人均门诊费用要比医院的便宜一半,不少当地居民也加入了社区首诊的行列。
部分居民看病首选社康
昨天,记者来到了公明街道实地了解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的运作模式。公明社区医疗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巫云辉说,社康中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常住居民、居住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劳务工、低保户;诊治以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为主。
“公明街道19个社区下设了23个社康中心,实现了一社区一社康中心,病人只要到社康中心看病,就会自动生成一个健康档案。据统计,去年公明所有社康中心的人均门诊费用为56元,今年在此基础上又有所下降,相比医院便宜一半。”公明街道还出台另一项优惠政策—当地居委会每年为每个居民出资180元,居民凭医疗证就可以免费到社康中心看病,目前已经有1万多当地居民享受到这项优惠了。
越级就诊费用不报销
根据宝安区近期出台的《社区卫生服务首诊制度实施方案(试行)》规定,公明街道作为全国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的首个试点,强制首诊主要面向享受劳务工合作医疗的劳务工、城市贫困医疗救助的群体,这部分人除急诊外,首次就诊都应该到就近的社康中心,如果自行到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非急症患者,费用不予报销。
接下来,强制社区首诊的人群还将覆盖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群和公费医疗人群,最终强制全人群参与首诊制,确定首诊制的准入病种。
双向转诊方便患者就医
在与公明街道各社区挂钩的公明医院,记者看到了一沓双向转诊单,上面填写着患者的姓名、电话、住址和转诊原因等信息。
双向转诊办公室的李主任告诉记者,社康中心的全科医生对病人做出诊断后,如符合转诊标准,医生需填写二联双向转诊单一式两份,其中一份交给专科/上级医生,由病人携带就诊;一份留在病人的健康档案里。并在转诊单上明确注明转诊的条件和目的,同时要向病人解释转诊原因,介绍转诊医院和接诊医生的情况以及转诊各项环节应该注意事项。如病人及家属同意转诊,应签署知情同意书或在病历上签字。持转诊单看病省钱省时“转诊病人可享有优惠措施。”李主任说,凡持有社康中心医生开出的转诊单的病人,只要到双向转诊办公室“报到”,双向转诊办公室会根据转诊单的诊断,将病人分流到相应科室,不需要排队挂号,也不需要交挂号费,直接就可以找到相关科室的医生看病,省钱又省事。病人还可以免费乘坐社康中心的服务车,如果需要出动120急救车,也是免费的。记者了解到,现在每天从社康中心转诊到医院和从医院返回社康中心继续治疗的病人分别有十多个。
李主任说,当转到医院的病人符合出院标准,但还要继续在社康中心做康复治疗时,医院医生要填写转诊单,说明处理过程、继续治疗的建议及注意事项、康复计划。
对话
转诊有明确规定
昨天,记者就社区首诊制与双向转诊制的一些问题,采访了公明社区医疗服务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
晶报:转诊具体有何标准?
负责人:病人转诊有明确的规定。比如社康中心接到重大工伤、严重交通事故、有手术指征的危重病人、急重症及疑难复杂病例、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病人,或者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诊断、治疗的病人,应该向上级医院转诊。如老年护理病人、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具有出院指征,需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人和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人,医院应该向社康中心转诊。
晶报:社康中心和医院之间会存在因为盈利而滞留病人?
负责人:因为现在实行医疗事故纠纷“举证倒置”制度,医生不会强行滞留病人。
现在有些经济困难的患者即使符合转诊标准,也不愿意到医院看病,想节约一点医药费;而有些患者已经进入康复期,医院的医生却很难动员他们回到社康中心继续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