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辛苦六年不及一次学费
李征是村里第一个本科生,但家庭年收入不足千元
「声音」
“我们全家都在发愁(大学)学费,要一下拿出上万块的学费和生活费,对我父母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艰苦生活教了我很多。我觉得,从长远来看,它的正面激励作用还是大于负面。”“马上要开学了,我想去打工,做家教,减轻家里负担。还想念更多的书,以前只能看课本,家里惟一的一本课外书还是别人送的,这一课一定要好好补上。 ”
(李征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言)
50年的老屋里,一根海碗粗的柱子支撑在中央,四面墙上糊满了奖状和报纸;惟一的电器是一台姥爷送的黑白电视机。这就是李征的家。
7月9日下午,李征低着头,听着身体残疾的父母唠叨家庭的困难。母亲说自己“穿得像要饭的似的”时,李征把头深深地埋在胸前。
960元,是李征计算出来他父母一年的收入。而他听说,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光学费每年就要六七千元。
父母先后受伤
李征原本并不发愁学费,“即使没有别人家好,至少比现在要好。”李征回忆起4年前那个黑色的日子。
那时李征念初三,帮别人伐树的父亲,只顾着照看工友,却没留神树朝自己砸过来。父亲的小腿骨头被大树击碎了。
“父亲是别人背回来的。”李征回忆,他们把父亲放在炕上,腿上缠着纱布,父亲一言不发,也不叫疼。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父亲的伤不要紧,后来才知道,父亲其实一直在忍着疼,不去做手术。
因为家里没有钱做手术,而施工方也不愿意给更多的钱。
后来,父亲发现,骨头再没有办法恢复了。现在只要站得久一点,或者用力,腿就会钻心地疼,“感觉骨头在刺肉。”本是瓦工的父亲,此后,再没有机会上工地砌墙了。
厄运不断,一年后,本来身体不好的母亲摔了一跤,落下了后遗症,双手无法拎重物。
这两个消息,父母都没有直接告诉李征。“看到爸爸站不起来,问妈妈才知道爸爸的腿不行了。”李征回忆,妈妈的伤则是阿姨不小心说漏嘴,自己才知道的。
自父亲受伤那天起,家里气氛变了,李征说,以前,一家人饭桌上有说有笑,后来,大家都不愿意说话了,怎么都开心不起来。
生活费靠东拼西凑
那是李征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他说,当时自己心里空空的,不知道以后怎么办。4年过去了,李征依然不愿回忆自己当时是怎么过来的。
“忘记一切,只有好好学才能对得起父母”。李征说,这以后自己拼命地学习,刻意地让自己不想关于钱的事。每次一走神就告诫自己:没有用的。
每次开学,都是李征最难过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办,有谁能帮自己。”虽然高二高三学校免了他的学费,但每周几十元的生活费,依然是一个大难题,要向亲戚朋友东拼西凑才能借到。
为了省钱,李征每顿只敢吃2两米饭,打一个最便宜的菜。
就是凭着这股蛮劲,李征拿了全国化学竞赛的三等奖,成为北京市三好学生。昨天,他得知自己已经被首都医科大学录取,这个村里第一个上怀柔一中的学生,也成了村里的首个本科生。
本报记者 李立强
「档案」
姓名:李征
性别:男
年龄:19岁
家庭住址:怀柔区宝山镇四窝铺村
毕业学校:怀柔一中
高考分数:571
录取学校和专业:首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
捐赠小贴士
捐赠热线:010-6263977562639776
传真:010-82628042
捐赠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西里36号南楼4层
邮编:100086
捐赠账号:0380410810002
开户名:中国扶贫基金会
开户行: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中关村支行
本报记者吴江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