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听取了省审计厅厅长张如飞《关于2005年度贵州省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该《报告》介绍,2005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整体情况是好的,但存在城市供水企业转移主业利润、赤天化集团原领导人投资管理不善、部分工商行政机关私设“小金库”等等问题。
一些供水企业“三产单位”
依托垄断地位 抬高安装工程费
2005年,省审计厅组织对全省87家城市供水企业2004年度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审计情况表明,2004年87家城市供水企业亏损5032万元,不良资产及潜亏共计1.28亿元。部分供水企业违反规定,将主业业务(管道、水表安装)交给多由职工集资的“三产”单位经营,转移主业利润,造成国有企业利润的大量流失。截止到2004年末,仅贵阳市供水总公司就向“三产”单位让利1421.45万元。审计还发现,一些“三产”单位依托主业垄断地位,抬高安装工程收费,如遵义市供排水公司测算当地“一户一表”收费标准为850元,但实际收费高达1500至1800元不等;有的“三产”单位通过种种手段套取巨额现金设立“小金库”和账外账,如贵阳市供水总公司内部核算单位———营销中心挂靠“三产”单位从事安装业务,“三产”单位采取虚开材料、运输发票等手段套取现金1174.02万元返还营销中心私设“小金库”。贵阳市供水总公司“三产”单位———贵阳鸿远供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虚列成本套取现金872.27万元违规私设“小金库”。上述贵阳市供水总公司内部核算单位和“三产”单位共违规私设“小金库”2046.29万元,其中的1604.17万元主要被用于支付营销中心处室及班组提成和奖金。
赤天化集团原领导人
对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
贵州赤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对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被投资单位及借款单位已注销、停业10家,投资及借款大部分损失;投资及借款单位亏损严重,长期无收益的14家,存在较大风险。二、对外债权1.25亿元未收回,潜在损失风险较大。三、违规设置账外账和收入不入账,导致企业损益不实,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等。
部分工商行政机关
设立“小金库”违规收费
2005年,省审计厅组织对省及9个市、州、地和83个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局,214个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所及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部分直属单位2004年度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一、由于省工商局对财政拨入经费的分配和拨付未编制预算,同时,其他各级工商机关并未按规定编制财务收支预算,使得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在经费安排和支出上预算约束较差,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二、部分工商行政机关违规设立“小金库”。三、部分工商机关存在违规收费问题。
排污费
未征和少征2524.1万元
2005年,省审计厅组织对全省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同时对79个环境污染治理项目使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及效益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存在未征和少征排污费2524.1万元;一些县(市、区)财政困难,存在用排污费平衡财政预算的问题。
有关处理情况
移送案件5起涉案2147.5万元
一、对违反财政财务法规的,已下达审计处理决定,截至2006年4月底,已上缴财政各项资金1.62亿元,已归还原资金渠道1067万元,已调整有关会计账目1.67亿元;该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已移交有关部门和单位查处(共向司法机关移送各类案件5起,涉案2147.5万元)。二、制度规定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的有关部门根据省审计厅的建议,并结合自身实际,正在完善内部管理。如省工商局制订了专门的整改方案,纠正和取缔了违规设立的“小金库”,在全省推行“阳光收费”;贵阳市委、市政府及供水总公司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高度重视,从今年1月起,全部收回属于主业的业务,违规设置的“小金库”余额已按规定上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