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雷 实习生 於华飞
金陵晚报报道江宁区青龙山下佘村,有一处可以和山西乔家大院媲美的古建筑群——“潘氏住宅”。最近有市民反映,“潘氏住宅”因前段时间大雨出现大面积坍塌。
潘氏家族建筑群坐落在佘村王家自然村中,分为东侧的“潘氏祠堂”和西侧的“潘氏住宅”。 据资料记载,这处民居和祠堂是明末清初一位潘姓商贾出巨资修建的,距今已有300多年。因建筑为徽派建筑风格,民居和祠堂在1983年6月被定为江宁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地图上可以发现,“潘氏住宅”靠着青龙山。不少当地居民都表示,当年修建房屋讲究“风水”,背山面水是上上之选。估计那位姓潘的商贾当年就是看中这里山明水秀,所以才在此修建了这些建筑。来到王家自然村,很快就能找到“潘氏住宅”。“江宁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潘氏住宅”一块文保石碑设立在外墙边,周围则堆满了建筑垃圾。抬头观察,“潘氏住宅”的房檐上长满了绿色杂草,房屋转角的飞檐多半不见了踪影。青灰小砖砌成的墙壁上,到处都能发现坑洞,不少墙壁上出现了长约2米的裂缝。“潘氏住宅”西侧山墙上有一个飞檐圆孔窗,因年代久远,窗户也被水泥堵死。
在“潘氏住宅”北侧,这里的房顶出现了几处塌陷,只有一处已用普通瓦片修补起来。西北角最大塌陷面积有6平方米左右。而在塌陷房顶边缘,也已长出了绿草。
据了解,“潘氏住宅”北侧房屋目前由60岁的佘上平夫妇居住。佘上平告诉记者,北侧的16间房屋分为上下两层楼、东西两个小庭院。除了14间起居室外,还包括中间的2间堂屋。他们3年前搬来时就发现,大部分房屋的房梁出现了裂痕,一些瓦片也已碎裂。更可怕的是,楼板也被腐蚀,稍一震动,灰尘就簌簌往下落。前段时间下大雨,东侧房屋屋顶就发生了大面积坍塌。
随后佘上平带着记者来到了东侧庭院,刚跨进走廊,一股霉味就扑鼻而来。东侧的一间起居室里记者发现,因为房顶塌陷,掉落的砖瓦砸穿2楼楼板。一根长约3米的房梁抵在1楼与2楼的支撑处。受此影响,庭院内的房檐和楼板也发生坍塌。佘上平说,为了防止进一步坍塌,他还在1楼楼道里做了3处支撑架。
一名知情人介绍,“潘氏住宅”原本有99间半的房屋,分为3个大宅院,每宅均为三进穿堂式高墙深院。各宅院建筑均为大厅、客厅、住房、书房、厨房、杂屋、厕所、下水道、古井等建筑构成。抗日时期曾经被日本人炸了5间,加近几年塌陷的房屋,目前完好无损的房屋几乎没有。
随后记者来到“潘氏住宅”旁边的佘村社区居民委员会。陈牛成主任了解情况后承认当时去那里看了情况。陈主任说,“潘氏住宅”虽然是文保单位,但目前仍是私人产权,就算想修理,还要经过对方同意。而且,这里的房屋年代久远,想要恢复成原貌,这笔资金十分可观,村里没有这么多钱。目前村委会已将情况向区里汇报。
江宁区文化局分管文物的刘副局长接受采访时首先表示,“潘氏祠堂”和“潘氏住宅”是南京地区徽派建筑的代表,可以和山西乔家大院媲美。所以在今年6月份已升级成市级文保单位。可因为“潘氏住宅”的产权目前仍在潘家后人手中,根据规定要进行修缮,应该由潘家后人出资进行修缮。政府部门从旁协助,拿出部分资金进行帮助。但因年代久远,不少潘家子嗣都不在本地生活,要真正落实维修一事比较困难。不过刘副局长也表示,目前区里正在积极联络潘家后人,协商维修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