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刚下过雨的道路有点泥泞。鸡鸣。犬吠。平房。这里与中国任何乡村没有太大的区别。这里是位于北京城郊通州却又在世界上有名的艺术村落——宋庄。
扬名世界的小村庄
车进入位于通州区城东六七公里处的宋庄,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银灰色的高大牌楼,上面只有金黄色的四个大字“中国·宋庄”,省略去了所有应该排在“宋庄”前的地理词汇。
“宋庄艺术合作社”创办人、来自山东的画家张海鹰介绍说,若干年前,圆明园艺术村落曾轰动过海内外。1995年10月迁移。于是不少圆明园艺术家陆陆续续地聚集到远离城市喧嚣的宋庄。
据说,当圆明园艺术群落迁移之际,恰有一位艺术家的学生家住宋庄,而在当时,当地有宽敞的房子可以租住,且价格便宜,于是,一批从圆明园迁出的艺术家便在这个地方重新建造自己的家园。1993年,“宋庄教父”栗宪庭作为亚洲策展人推介国内的几位艺术家参加威尼斯国际双年展,“宋庄”的名号开始在国际上慢慢走红。十多年时光匆匆而过,如今,宋庄的名声早已赫赫在外,艺术家们聚居于此已经从一种偶然发展为必然。现而今,在宋庄居住的艺术家已经达到七八百人,甚至有法国、韩国、日本的艺术家慕名前来,在这个小村子落户——租房子画画。这个小村子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来自美国、台湾等地区的艺术家、画廊老板和经纪人。
随着越来越多艺术家的聚集,当年三四千元便可买个院子的价格如今飙升到五六万元。宋庄的艺术流派也开始复杂起来,不同的艺术观念、艺术水准掺杂一起。也许,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本就是自发形成的艺术村落应有的特征,但这并不影响这些追逐梦想的人们对艺术的执著热爱,并不妨碍他们拿着画笔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行。
北京特有的艺术土壤
像宋庄这样的艺术村落,在北京还有几处,如索加村、大山子798艺术工场等等。这些艺术部落是在空间上自发聚集而成,且生命力顽强,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当代艺术是如何在精神上顽强地建构着独立的空间、如何顽强地开拓着与国际接轨的交流平台。
说也奇怪,广东、上海这些沿海城市,论经济发展水平,与北京不相上下;论前卫开放程度,甚至远远超过北京。在广东、上海的土地上,也不是没有诞生过这样的艺术群落,但最后都渐渐散去,始终不成气候。只有北京,这个艺术家聚居地,无论名声还是生命力,都有愈演愈烈之势。张海鹰说,他来到北京的那一刻,就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被北京的文化厚重感深深震撼,这在其他的地方不曾感到过。也许这就是北京为什么能滋养自发艺术群落发展壮大的最底里的原因。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海纳百川的城市性格、飞速发展的经济,给予自发艺术群落最淳厚的养分。
正是在宽容的外部环境中,像宋庄这样自发形成的艺术群落才能得以保持最自然的原生状态,聚居于此的艺术家们得以避开嘈杂的现代生活方式,让心灵回归到纯朴本质的状态,保持高度敏感的艺术触觉。
作为潜在的规模化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宋庄的艺术群落也逐渐迈进产业化道路,国家亦开始在各个环节给予优惠政策。也许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是,从宋庄的今日放眼望去,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美好明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