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观察
2005年9月,声称“以国学为立校之本”的成都市文翁实验学校,在众人关注的目光中亮相。时近一年,这所被称为“中西部国学第一校”的学校,在国学教育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被国学熏染的孩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的国学教育理想又是什么?
本报记者陈宇文/图放暑假前,成都市文翁实验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收到了来自学校老师的一份倡议书:“这学年,孩子们对《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书篇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修养和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孝敬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很多,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他们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希望孩子们在暑假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做几件事,用你的实际行动把我们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做一个孝亲敬长的好孩子。”
具体说,就是希望孩子们在假期里,积极帮家里洗洗碗,擦擦桌子;爸爸妈妈下班了,主动为他们端上一杯茶水。
“国学不是简单地复古,而是将其精髓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吟颂中华经典,践行传统美德’,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古老的传统国学落实到身边的点滴小事中,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年轻的校长张幼龄如是说。
设立国学课程,吟颂中华经典从去年9月开始,文翁学校将国学课程纳入了整个学校的教学体系。每周每个班都安排有两节国学课,一节是经典诵读,一节是国学兴趣课。
张幼龄介绍说,孩子们在诵经读史的过程中,耳濡目染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从中感受我国的传统美德,提高个人的国学素养。文翁的经典诵读课程主要包括《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而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二年级的孩子学习《三字经》,三、四、五、六年级的孩子则学习《弟子规》。
至于国学兴趣课,主要设有民族舞蹈、国画、书法、古筝、剪纸、武术等国学兴趣课程。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至两项学习,体验国学的博大精深,提高个人修养。
目前,该校正在筹备国学校本教材的编写,计划与有关专家一起,研究、编写出一套适合孩子们年龄特点的国学教材,建立起一套更加完善科学的国学教育体系。
“总之,我们对孩子们读经诵典的要求就是,不求甚解,只求修身养性,通过长期的濡染渗透,从而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最终使孩子们成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谦谦君子。”这就是张幼龄和她的130多个伙伴对于国学教育的理想。
学以致用,践行传统美德2006年上半学期寒假期间,文翁实验学校开展了“文文走进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孩子们结合从国学经典诵读中学习到的传统美德,到社区为大家服务,如:为社区老人作大扫除,为长辈取牛奶,帮助老人倒水,为邻居带小孩,到社区宣传国学知识,等等。孩子们在假期的实践活动中,收获颇多,受到了社区的好评。
七年级八班的杨锡丹在总结中这样写到:“今天是二月十日,隔壁的杨叔叔托我帮他照顾小星妹半天,于是我开始了激烈的‘应战’。小星妹可调皮了,一会儿哇哇大哭,我只得扮鬼脸逗她开心。一会儿,她又满屋乱跑,我又得跟在她后面,生怕她出了什么岔子。整个上午就是看着她,都把我弄得上气不接下气了,但我还是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后来,杨叔叔给杨锡丹写下了这样的话:“我感到非常高兴,这孩子真聪明,热心助人,善解人意,任劳任怨,在修养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有很大提高。”
看到杨叔叔这样赞许自己,杨锡丹心里甜滋滋的。她觉得通过这件事情,自己对古人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理解的就更加深刻了。总之,杨锡丹说,关心身边所有的人和事,带给别人快乐,自己就会更快乐。
去年9月9日下午,教师节前夕,文翁实验学校开展了一次“感谢师恩”主题班会活动。活动中,师生们谈到了古人尊师的礼仪、习俗、典故,大家引经据典、畅所欲言,文采飞扬。
其间,一位同学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典故:古人为了感谢老师的教诲,要给老师送“释菜”,就是送给老师蔬、果、菜、羹等物品。因为古人有“释菜先师”的说法,这是一种祭孔的形式,是指以芹藻之类的东西祭拜先师孔子。后来,就引申为尊敬老师的一种方式,以示对老师的恭敬,表明自己诚心学习的决心。至今,在岭南地区如梅县等地,仍有置菜于老师门外以示敬意的风俗。其礼虽薄,其情则重如泰山。
通过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一张贺卡、一篇钢笔字、一首歌谣……孩子们向老师们传递着自己的祝福;浓浓诗意中,师生们都感受到了尊师重教传统文化精神在今天的延伸。
点滴濡染,积淀文化底蕴什么是濡染?濡染就是全身心的侵润,全方位的感受。只要走进文翁实验学校的校园,就会有濡染在国学海洋中的强烈感受,仿佛眼睛、耳朵甚至鼻子都用上了,还不够使。校园内充满了书卷气息,弥漫着国学的味道,使人不由得不心灵静谧起来。
举目望去,校园内处处流淌着汉风古韵:古典大气的大门,青砖石瓦的国学讲堂,曲径通幽的读书廊;校园内绿草如茵,文化墙,楹联匾额,都使人伫足:文翁教化千秋事,石室风流万古情;无事此静坐,有情且赋诗……
晨曦中走进校园,宁神静听,悠扬的音乐声从四面环抱着你;学校还有别出心裁的国学铃声系统,上下课铃声选用《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阳关三叠》等古典音乐,学生可点播自己喜爱的曲目、故事、诗篇、书籍等,时刻感受到国学文化的熏陶。
校园内,处处可见文质彬彬的书院卡通形象使者“文文”,仿佛时时提醒着孩子们,要成为一举手一投足都展示着良好礼仪风范的谦谦君子:见到老师、客人、同学,不管认不认识,都要带上最美丽的微笑主动问好;平时要使用文明用语,要常常把“请、谢谢、对不起、再见”挂在嘴边;待人要有礼貌,在家尊敬长辈,与家人见面时主动问候,离开时要轻声再见。
张幼龄告诉记者,该校前身为文家中学和文家中心小学,始建于1957年。目前全校有2200多名学生,其中95%是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和当地失地农民子女。
“这些孩子以前大都比较内向,见了人很腼腆。经过这一年的努力,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有了非常大的改善。现在孩子们已经变得非常儒雅,待人接物举止大方得体,国学典籍里蕴涵的传统美德,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也在我们孩子的身上日益鲜明。”张幼龄说,不仅如此,孩子们的修养行为还影响到了家长,比如,现在已经看不到穿着拖鞋和背心、叼着烟在学校闲逛的家长了;他们说话也比从前文明多了,对老师也显得很有礼貌,教育孩子也更得法了。
张幼龄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文翁的国学教育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从点滴做起,使国学具有了活泼的新鲜面孔,成为有“用”的国学,孩子身边的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