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明井中,发现了一件保存完好的青花瓷碗,文物鉴定专家初步判断,它应当是万历年间的遗物。在古井中发现了许多日常生活用品。
唐井中出土的铜钱刻着“乾元重宝”。
南汉井中发现的陶瓷器。杨勤 摄
本报讯(记者卜松竹通讯员全洪、马建国、朱汝田)“38眼古井,这是广州除南越国宫署之外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井群!”昨日下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全洪指着面前数十件从井中出土的文物说。
考古工作者发现的这38眼古井位于东山口一带中山一路与署前路交汇处姚家岗北坡。明代成化年间,太监韦眷曾经在此修建永泰寺(又名东山寺)。工地勘探面积4970平方米,发掘面积562平方米,清理的古井中,包括西汉井7眼、唐井2眼、南汉井18眼、宋井10眼和明井1眼。大多都是土井,也有少量砖砌井。在古井中发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
一口西汉时期的井中,出土了精工制作的陶井圈,井圈壁沿还有几道绳索磨勒的凹槽,应当是当初打水留下的痕迹。井里还有带榫卯的木构件,皆为广州首次发现。井中填土里还发现了三重菱格纹方砖、粗绳纹板瓦、云树纹瓦当、夹砂陶釜、纺轮和几块扇形井砖等,具有典型的南越国时期的特征。
唐井中出土了一串铜钱,约400枚,有“开元通宝”和“乾元重宝”。乾元重宝始铸于唐高宗乾元元年(758),唐政府为摆脱安史之乱的财政困境,铸此钱与开元钱并行。乾元重宝铸行时间很短,代宗继位之后便几乎退出流通领域。铜钱为该井的废弃年代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南汉时期水井中发现的一批陶瓷器因大多与铅钱共出,年代明确,可以作为南汉陶瓷器的标型器,为今后分析判断南汉墓葬及遗址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在明井中,发现了一件保存完好的青花瓷碗,口径12厘米,高6厘米,底径4.8厘米,外壁绘有仙鹤祥云,底部书减笔“富贵佳年”吉祥语,碗心绘一“壬”字云纹。据昨日在现场的著名文物鉴定专家赵自强判断,它应当是万历年间的遗物。考古所的专家们表示,保存如此完好的明代青花,在广州的考古发现中还是第一件。
专家介绍,直至宋代,广州城墙的东段也没有超出如今大东门的范围。照常理推断,城中应当是人口密集之地,水井之类的生活设施也应当更多。然而在之前广州所有的考古发掘中,除了南越国宫署遗址,再没发现比这次数量更大的井群。
井群的密度也很惊人,在500多平方米的发掘范围之内,古井们只在某些集中的小区域内出现,有的同一时期水井相距仅有1~2米,还有一眼宋代砖井,甚至砌在南汉土井的中间,形成了非常罕见的“井中井”。这都说明这些井的使用频率很高。
专家表示,目前准确推测这批古井的“身份”为时尚早。不过近年来,东山一带不断发现历代水井,说明古代的广州城东郊便已经有了较大规模的聚居区。东山还有“瓦窑街”等地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山也曾发现不少南越瓦片。联系到农林下路曾经发现过瓦片堆积坑等,这些水井和砖瓦可能和南越窑场有一定的关系。
难解之谜
同时发现一批古墓
与这批井一同被发现的,还有西汉早期的土坑墓1座,南朝砖室墓6座,明代灰砂墓1座,西汉灰坑9个,南汉灰坑5个,宋代灰坑3个,但是并没有建筑基址的遗迹。
谜团一:
此处为何出现如此多古井
使用者是谁用途又是什么
此外,水井群中的几座南朝墓打乱了原有的水井布局,表明南朝时此处曾改作墓地,考古发现还证明,唐代之后,人们在这一带的活动更加频繁,几乎没有停止过。因此一系列难题被送到了考古工作者的面前:为何在古代广州城城外,会出现如此密集、数量如此之大的古井群?这批古井的使用者到底是谁?它们的用途是什么?
谜团二:
古井构件精良堪比南越国王宫
但目前尚无王室在此活动记载
最让考古工作者困惑的是,西汉古井中发掘出的陶井圈、井瓦和井砖,体量都相当大,而且做工精良,饰有精心制作的纹样,其样式、规格与南越国宫署遗址中出土的非常近似,表明其使用者并非一般百姓,而是达官贵人甚至王室。但是目前所见的历史资料中,并无南越国王室在此大规模活动的记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