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获悉,东莞市转产转业渔民培训班已于7月18日在虎门开班,为期5天的培训里,虎门镇300名渔民将系统地学习水产养殖技术,以提高上岸后再就业的适应能力。
全市规模最大养殖培训
据介绍,2002年至今,东莞市获得批准的自愿淘汰渔船162艘,其中虎门镇占了128艘,涉及渔民400多人,除部分另谋出路外,多数都从事养殖业。
据了解,此次培训由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主办,来自省、市水产养殖方面的专家为转产转业渔民们讲授水产养殖基本知识、鱼鳖养殖技术以及鱼病防治技术,省渔政支队还将安排技术人员对渔民进行职业安全培训。7月22日组织参训渔民考试和进行实际操作,考试合格者,将通过省水产学校考评鉴定,发给初级职业资格证书。
据介绍,此次培训是东莞市近年来规模最大、最系统的一次。一位渔民对记者说,他们文化水平低,除了捕鱼,什么技术都不会,上岸后对如何生存还有些顾虑。“这下好了,学到技术,不愁找不到一条生活的门路。”
为实现渔民世代脱贫
据介绍,目前虎门尚有约5000人或出海或在内河涌从事渔业捕捞等工作。每年都有渔民因船只报废或捕不到鱼而上岸,他们基本都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去年10月,东莞制定相关政策,提出在2004-2008年5年时间淘汰渔船500艘,发展4个渔业项目,扶持和带动1000名渔民就业。国家农业部今年3月拨出人均1000元的专项资金,用于东莞渔民的转产转业培训。
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张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培训,目的是让他们系统地了解水产养殖方面的技术,同时在转产转业上开阔思路,并带动渔民的子女学习技术,以实现渔民世代脱贫。(韩成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