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老人”众多,是深圳的一道独特风景。这些老人一段时间住在内地自己的家中,一段时间住在深圳儿女家里。通过对“候鸟老人”现象的问卷调查显示,多数老人的心愿是稳定下来,不再奔波
从事老龄工作的有关人士提出,希望晚辈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创造各种条件,确保老人度过幸福晚年
调查缘起
记者近日在社区采访中发现一个现象:不少老人趁放暑假,准备带着小孙孙回一趟老家探亲访友、寻医问药,被人们戏称是“候鸟老人”。
“候鸟老人”原来特指像候鸟一样“冬南飞,夏北飞”的老人,他们大多是喜欢深圳温暖的冬天,不习惯这儿炎热的夏天,因此有规律地年年迁徙。如今,“候鸟老人”概念的外延已经被扩大了,人们把因种种原因在深圳和其他省市间来回频繁走动的老人,都称为“候鸟老人”。
“候鸟老人”众多,是深圳这个移民城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些老人一段时间住在老家自己的家中,一段时间住在深圳的儿女家,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连日来,本报联合万厦梅林一村管理处、鹏基物业鹏兴花园管理处开展“深圳‘候鸟老人’情况”的问卷调查,还在市区内一些公众场所随机分发问卷,共分发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0份,当面采访老人20多人,倾听他们的心声。
据调查问卷显示,有近六成的老人因种种原因,需要经常在老家和深圳的儿女家来回走动。他们的共同心愿是稳定下来,不再奔波。其中有60%的老人希望在深圳安家,有40%的老人想在老家安享晚年。Page:1
为亲人
带着孙子来回“飞”
在“候鸟老人”中,有一些年纪相对较轻,年龄在60岁左右的老人,他们的儿女在深圳工作,但他们本人因种种原因,暂时没有打算把自己的家也安到深圳来。因此,老人想在生活上帮助儿女一把时,就会从老家“飞”来深圳。但住上一段时间后,老家还有别的事情处理,他们只好返回老家,处理完又会再“飞”来深圳。据调查,这部分老人约占“候鸟老人”群体的25%。
在鹏兴花园居住的都女士年已六旬,烫了个时尚的卷发,总是笑眯眯的,她的小孙子像个小尾巴,总跟在她的后面。2001年至今,她一直在四川老家和深圳之间“飞”来“飞”去。她笑称自己是一只没有迁徙规律的候鸟,常带着小孙子哪里需要就“飞”向哪里。
2001年,都女士的儿子和媳妇工作很忙,便把11个月大的孩子让在老家的都女士照料。“那时候,儿子和媳妇一天要打几个电话询问情况,还叮嘱我天天给他们拍孩子的生活照片。听我儿子说,媳妇晚上回家后,天天守在电脑旁边等我发邮件传孩子的照片,有时候看照片一看就是三四个小时,时常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眼角还挂着泪花。”都女士说,听到这些,她心都酸了。
2001年9月,都女士决定离开老伴,带着孙子来深圳居住,并且帮儿子、媳妇打理家务。
在四川老家,都女士还有两个女儿,以及年迈的父母亲,而丈夫退休后则到了杭州再就业。都女士虽然人在深圳,心却时常被掰成了几瓣,总有着各种各样的牵挂。
都女士向记者罗列了她近几年的“迁徙史”—
2003年3月,都女士得知她老母亲的脊椎上长了个瘤,下肢不能动弹,便连忙带着只有3岁的孙子坐飞机赶回四川老家,在医院照顾了她1个多月,直到她出院,接着就带着孙子回了深圳。没想到5月份,在四川的女儿得病也要做手术,住院了,都女士焦急万分,连忙赶回四川成都照料女儿。女儿身体好转后,当年9月,都女士又回到深圳照顾孙子。
2004年和2005年的7月,趁着小孙子放暑假,都女士带着他回四川,顺便也看望自己的老伴。9月份,孙子要上学,都女士和孙子又回到了深圳。
“在深圳照顾小孙子,最让我放心不下的是退休后仍在四川成都、杭州两地再就业的老伴。”都女士感叹。今年6月份,老伴突然呕吐不止并且晕倒在地,医生说他血管里可能长了瘤子,最后确诊是由于颈椎增生压迫神经,再加上过度劳累致病。都女士说:“自从听到老伴晕倒后啊,我一直都吃不好睡不好,最后医生确诊后才放下心来。”
都女士的愿望:在儿女身边居住,和老伴团聚,过上幸福稳定的晚年。
为养生
“飞”来深圳过暖冬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来自北方、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关节炎、高血脂和高血压等病的老年人,老毛病总会在寒冬复发。他们来深圳过冬后,这些疾病的症状都大大缓解了。因此,一些来自北方的老人会选择冬天呆在深圳,夏天回老家避暑。这部分人约占“候鸟老人”的25%。
记者在梅林一村星光老人之家采访了68岁的徐先生。来自哈尔滨市的他有着东北人开朗性格和高大身材,面对记者的采访他侃侃而谈。他有2个儿子,大儿子在哈尔滨结婚安家,小儿子在深圳工作。自从老伴去世后,徐老就在自己家和哈尔滨儿子家轮流居住。小儿子在深圳与当地姑娘结婚,婚后第二年媳妇就生了儿子。1999年,徐老从哈尔滨来到深圳帮忙看孩子。
当时,徐老来鹏城是8月份,觉得天气太热了,一离开空调房就热得难受,只好整天呆在房里不敢外出,心里憋得慌,一直唠叨要回哈尔滨。那年国庆节过后,深圳的天气逐渐凉爽起来。徐老惊喜地发现,深圳冬天很暖和!原来徐老患有比较严重的关节炎,每到冬天就疼痛得厉害,那年在深圳过了一个冬天,竟然一次都没有犯。
在深圳居住了几年,徐老的关节炎基本没有发作,日子过得很潇洒。虽然深圳的生活不错,但毕竟是在哈尔滨生活了几十年。总惦记着哈尔滨的大儿子和亲朋好友的徐老,有时会选择夏天“飞”回哈尔滨去住上几个月,一来避暑,二来尽情享受晚年的快乐时光。经常在哈尔滨和深圳两个城市之间奔波,虽然有些辛苦,但徐老感到身体、精神都比以前更好了。
徐老的愿望:经常参加各种文娱活动,丰富晚年生活。
为乡情
“飞”回老家“透透气”
在移民城市,移民的特点同样体现在老人身上,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文化、语言、习俗、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很多不同。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生活环境和人际交往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熟悉身边的事物,心理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容易烦躁等症状。此外,交友困难,也让老年人容易寂寞,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在深的不少老人每年都要回老家一次,目的是“透透气”,放松一下身心。这部分老人约占“候鸟老人”的20%。
顾先生是西安民航系统的退休员工。他告诉记者,他的两个孩子都在深圳成家立业。1999年他来到深圳时,发现人们住在一栋大厦里,大家之间见面了很少说话交流,互相之间也没有串门的习惯。开始时憋得难受,就经常跑回西安“透气”,跟老朋友聊聊天,感到格外开心。但是回去住了一阵子,又惦记在深圳的两个儿子,儿子也不放心在老家的父亲。顾先生在西安住不了几个月又要回深圳来,给孩子们做家务,让他们也能安心工作。
让顾先生备感欣慰的是,搬到鹏兴花园后,他感到周边的环境好,文娱活动丰富,他发挥了书画特长,成了老人书画会的负责人之一,渐渐地住习惯了。他说,他最大的毛病就是牙齿不好,经常牙疼。虽然回西安的次数少了,但是还是需要回去“透气”,主要是把自己的牙齿治一下,买上一些药回深圳备用,此外,家乡的老朋友还是要聚一聚,乡情是永远割舍不了的。
顾先生的愿望:身体健康,尽享天伦之乐。
为办事
年年辗转往北“飞”
有一些在深圳跟儿女居住的老人,原工作单位在老家,为了处理工资、保险、医疗关系,他们往往要年年回老家办手续。据调查问卷显示,这部分老人占“候鸟老人”的30%。
“每当飞机一落地,我就满心欣喜,好想对着蓝天白云说,我又活了一次。”今年58岁的邹老师回想近几年的奔波劳碌时感叹说。她退休之前在家乡长春金融系统的一间学校当教师。独生子学成后就来到深圳工作。2000年,为照顾儿子,邹老师提前退休来到深圳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候鸟”生活。
从深圳回长春,来回路费往往高达五六千元,邹老师笑称“前几年的退休工资都捐给民航和铁路公司了。”来回奔波,花的不只是金钱,更多的是时间和精力。前几年,深圳到长春没有直航的班机,坐飞机得从深圳坐车到广州,再从广州坐飞机飞到哈尔滨,再坐车回长春。如果遇上急事,赶上哪班车就坐哪班车,有哪班飞机就上哪班飞机,有一次邹老师花了3夜2天才回到长春,想起以前辗转搭车、搭飞机的痛苦经历,她说至今想起都有点后怕。
邹老师说:“2001年是我‘飞’得最多的一年,2001年3月,原单位第一次办医疗卡,要回去办手续;回深圳没多久,5月份,单位分的福利房分到个人名下,又要回去处理;回到深圳才两个多月,8月份,在长春的父亲得了胃癌要做手术,于是我又从深圳赶回长春。”
邹老师的父亲病故后,她把长春的房子卖了,和老伴一起来到深圳,与儿子住到了一起。深圳生活逐渐稳定下来,还义务当上了鹏兴花园英语沙龙的老师,事迹被媒体报道过。但是,麻烦事依然存在。为了从社保局领钱,邹老师每年都要回去一次按手印,办理有关手续。最近,邹老师得了白内障,因为医保关系还在长春,在这里住院不能报销,她打算近期内就回长春去做手术。
“医疗费这么贵,内地的医保卡又不能用,真叫人不敢上医院!”邹老师说。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有不少老人有同样的感受。一位老人说,他留意到有政协委员在今年“两会”有这样一个提案,提案上说,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从内地来深投靠子女并定居本市的老人开始增多。但是,由于我国的医疗和社保制度目前仍是条块分割,无法统一和协调,绝大多数老人来深后都遇到了同样的困惑,即他们原先在内地享受的医疗卡和社保卡,在深圳很难连接使用。有的老人也因种种原因,无法在深圳重新交纳社保金,从而导致他们在深圳“看病难”,成为这些家庭的“第一负担”。有些老人就是因为不愿给子女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而不得不离开深圳返回内地。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并应当加以认真的解决。
邹老师的愿望:希望深圳再多出台一些老人的优惠政策,让老人生活更方便。Page: 2
专家观点
深圳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欧细菊主任希望——用孝心回报苦心
“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候鸟老人’众多,他们是社区文化活动的主力军。”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欧细菊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深圳的“候鸟老人”有多少?欧细菊称没有作过具体的调查,但从一些具体的事例可以看出这是个庞大的老人群体:
深圳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从2003开始,给65岁以上的女性、70岁以上的男性老人办理老人优待证,至今已给3.55万名深圳户籍老人,以及3万名非深圳户籍的老人办理了证件。凭优待证可以免费乘公交车,据有关数据可以看出,老人使用优待证的频率不高,有相当一部分从来没有使用过。后来经调查才发现,在老人中有一半属于在老家和深圳往返的“候鸟老人”,办完证又返回老家了。
在社区内,经常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圳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还发现,不少歌咏队、舞蹈队的成员变化很大。在春夏有时候很难把一支文娱队伍的人数凑齐,在秋冬时,不少“候鸟老人”回来了,文娱队伍兵强马壮,这时,才是举办各种大型活动的大好时机。欧细菊说,“候鸟老人”在社区活动中十分活跃,来自五湖四海的老人人才济济,在各种文娱活动中频频获奖,去年评出的十大“老有所为奉献奖”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暂住老人。
欧细菊还说,“候鸟老人”来回奔波,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子女,希望晚辈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要多关心老人,跟他们多沟通,让他们度过幸福的晚年。(何泳实习生黎秋玲)Page: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