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固以人传也”,这话一点不假,许多山川亭阁都是因为有了名人的诗词歌赋,才名传久远的。
在黑龙江,也曾有许多名人将相客居在黑龙江,他们留下了佳句名篇、趣闻轶事。这些都是传扬黑龙江景观极好的资源。 然而遗憾的是,这样的资源一直无人开发。流寓文化本是金字招牌可喜
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李兴盛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流寓文化的研究。他告诉记者,寓为居住,古代的流放之人、流民、移民统称为流寓者,而流寓文化是这些因种种原因客居异乡的人所创作的著作、音乐、舞蹈等。他指流寓者在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的各类关系中所创造与传播的一切知识体系的总和。流寓者中有许多高官大吏、文人学者,这些名人的功业政绩、行踪手迹、轶闻逸事等都能使湖光溢彩、山色生辉。
海南的天涯海角就是因为流寓文化而产生的景观。海南的天涯海角景区中景观并不见奇,只不过是海边有两块大石,一块写着“天涯”,一块写着“海角”而已。之所以这一景区的门票价能够高达60元,无疑是流寓文化在其中起的作用。宋朝名臣胡铨在这里哀叹:“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若烟正断魂”。唐代宰相李德裕用“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的诗句倾吐了谪臣的际遇。这里记载着历史上“贬官逆臣”的悲剧人生,经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描绘,成了我国富有神奇色彩的游览胜地。我省流寓文化仍被忽视可叹
提起流寓文化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例子,李兴盛如数家珍:民族英雄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明末为海上走私商人,是有功于台湾开发之人。因郑成功(其生母为日本人)屡次拒绝清廷招降,清廷迁怒于郑芝龙,将芝龙及其妻颜氏及郑成功之兄弟四五人全部流放于宁古塔(今海林县)三年有余。流放期间,郑成功还曾派人秘密来宁古塔狱中探监,郑成功送一位友人南行之诗中还有一句诗是怀念郑芝龙的,同时还有另两位诗人写诗说过这次历史事件。李兴盛认为可将这位著名流人监押之地点开辟成旅游景观,在该地立四块碑,一块为郑芝龙流放原委碑,其他三块为郑成功与另两位诗人所咏之诗碑。
还有我国著名学者胡适之父胡传光绪七年曾应钦差大臣吴大之召来宁古塔地区,在今依兰、珲春、宁安、东宁等地工作5年之久。这些也完全可以成为宁古塔景区介绍的一部分。
清初著名思想家吕留良于雍正年间因文字狱被开棺戳尸,孙辈数十人流放宁安(留良之孙女吕四娘刺雍正的传说即渊源于此)。其中一部分人在乾隆年间因事流放齐齐哈尔。道光年间,他们在齐市修建了吕氏祠堂与故居。民国元年,著名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与学者章炳麟(太炎)先生曾至该祠堂祭祀过吕留良。李兴盛说,如能重建吕氏祠堂,这里也会成为一处不错的人文景观。
但遗憾的是还仅仅是这些鲜为人知的奇闻轶事。吕氏祠堂未修先毁可悲
李兴盛这些年来一直在为此奔走呼吁。还专门写了《吕氏祠堂亟须保护》一文请旅游部门以公函的形式转交齐市政府。但出乎意料的是几个月后,吕氏故居就被某些行政部门给拆除了20余间,幸亏祠堂及少部分故居未拆。言及此,李兴盛满是遗憾:其实这一遗存倘若保护并开发成旅游景观,对招商引资、宣传黑龙江及发展旅游业均十分有利。
许多牡丹江人甚至不知道宁安还有一个宁古塔。省旅游局规划处的负责人王重华告诉记者,这个流寓文化开发的事情,局里曾经讨论过,但局里懂这方面的人真的不多。她前几天去依兰时才知道那里曾关押过皇帝,而且坐井观天的典故也是从那里得来的。但是目前在旅游资源方面,流寓文化由于种种原因开发得并不好。
无疑,流寓文化是座金矿,只是不知生金之路还有多远。(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