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校是哈尔滨市动力区一所普通学校,可是,就是这所学校通过团队式的训练使同学们之间不仅互相帮助,而且更加关爱他人了。制作“机器人”促进合作精神
文化学校是哈尔滨市在全国首次推出的机器人教学试点学校之一。 自1995年建校以来,文化校在机器人教学中处于领先地位。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作为正常教学内容走进了课堂。
赵文镭同学的爷爷听说孙子在学校制作机器人,就给他出了一道试题:爷爷奶奶每天都要喝奶,但是不知道送奶员何时会把奶送进奶箱,因此常常不能及时喝到鲜奶。赵文镭经过和同学们通力合作,动手实践,制作出一台送奶提示器。当打开奶箱的时候,机器人自动提醒,这样爷爷奶奶就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提示,喝到鲜奶。
据老师介绍,机器人制作每个环节都需要同学之间的合作,是一个充分体现团队制作的过程。同学们都说,通过制作机器人,不仅增加了知识,同学们之间也更加友爱了。
刚从日本回来的有川浩同学,不能完全适应国内的语言和环境,学生成绩不是很好,产生了自卑的心理。自从学习机器人制作之后,遇到语言困难,同学们都积极帮助,让他感觉到温暖,也从自己的创造能力中找到了自信。“制作机器人让我感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也让我克服了自卑感。”现在有川浩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现在,文化学校的学生们能制作出各种功能的机器人,许多学生还为家庭设计声控门厅灯、报警器、“运输车”、“自动感应风扇”等,并在一些重要大赛中屡获殊荣。
技能课教育孩子学会“关爱”
文化学校的孩子们多数家庭都比较优越,如何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学会有爱心呢?在校关心同学、回家关爱家长、走进社会能帮助他人呢?
学校在小学一些年级陆续开办了技能课,通过技能课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们关爱家长。五年二班的同学在技能课上,互相帮助,相互照顾,你洗菜我切菜,三四个人忙着做一个菜。原本觉得做菜是件很容易的事,真正做起来却手忙脚乱。菜切得粗的粗,细的细,咸淡也不均匀。一些同学参加了技能课之后深有感触地说:“原先以为做饭是件很简单的事,没有想到做得有滋有味不容易,父母劳累了一天,下班之后,还要为自己做可口的饭菜,真是很辛苦。”技能课上完之后,一些同学放学回家主动给父母做饭,家长们非常高兴,夸自己的孩子懂事了,知道关心大人了。
文化学校除了技能课外,还通过集体读书日、到超市购物等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培养学生们形成自觉关爱他人的习惯。东南亚海啸灾难发生后,全校捐助六千多元,其中就有一些学生自己的零花钱。看到下岗职工和子女过冬有难处,学生们就为他们送去崭新的棉衣棉裤。在得知哈平路小学有贫困儿童后,一些学生就给他们送去衣物,并为白血病患儿募集资金等。
一位老师说,在这个学校,关爱他人是平常事,奉献爱心正在成为一种习惯,并没有感觉到特殊。校长刘丹说,文化学校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不仅成为知识的受益者,也成为拥有爱心的人。(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