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1日电 网络是充满时代气息的传播媒体,深受青少年欢迎。有人统计,目前我国拥有网民2亿以上,其中以青少年居多。
网络是双刃剑,开放的互联网什么样的信息都有。学生上网可以获取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同时也可能受到消极、迷信内容的影响,并易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 很多学生沉溺于网吧,无心学习,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
这使德育摆脱了以往的说教模式,拓宽工作渠道的同时,又被赋以趣味性、能动性、开放性、交互性和时效性,德育网络渐成学生们的网上时尚。绿色网络维系三方
据哈尔滨市第69中学的一次不完全统计,目前该校有98%%的学生有条件在家中上网。对很多学生来说,畅游网络不是需要,而是一种习惯。有些家长谈起电脑、网络,几乎和谈论吸毒差不多,恐惧、无奈、怨恨……这种心情当然可以理解,因为确实有许多孩子被游戏机、网吧吞噬,毁掉了学习成绩,毁掉了健康或家庭,甚至毁掉了生命。
69中副校长由沙丘认为,孩子上网,学校和家长要引导,不要生堵硬拦。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沉溺网络,干脆让家中的电脑闲置不用,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德育网站的建立,为学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找到了一个相对纯洁的地方。学校、老师、家长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借助德育网站,为中小学生开辟健康成长的空间,为家长搭设科学家教的桥梁,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提供学习和交流场所,也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学校以及学校之间德育网络的互联互通搭建平台。
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引下,哈尔滨市复华小学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的教师们依托校园网,构建了“心理健康网站”。在“心灵之约”栏目里,心理辅导教师通过电子邮件与不愿意公开姓名的学生进行交流。曾有一位署名“求助者”的学生发来电子邮件,倾诉自己父母离异的家庭不幸以及由此产生的深深痛苦。负责心理辅导的张艳滨老师马上给予回复,教给她进行自我情绪调节的方法,正确对待父母的选择。经过几次网上通信后,这位署名“求助者”的孩子终于战胜了自己,并鼓起勇气从幕后走到辅导老师的面前。
网上“家长学校”的开通,大大降低了家长与学校沟通的局限性,也使班主任教师找到了一条与家长及时有效的沟通渠道。复华小学开放了家长学校联系的电子信箱,学生家长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经常登录“家长论坛”的一位家长提出,复华校园网没有班级主页,这得到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多方响应。一些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家长表示,只要学校同意,他们免费为学生所在班制作主页。在家长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一个月,全校43个教学班都有了自己的主页。网上德育拥有可亲面孔旧有的“学校教育”模式使德育工作多限于课堂上、校园内,处于相对孤立、封闭的状态,缺乏与社会的联系,而且方法简单、内容枯燥。网上德育阵地的开辟,促进了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使口头说教转化为精神沟通,增强了德育的情境性和情感性。
复华小学副校长罗哲群说,对于“三远离”(远离网吧、远离毒品、远离不良嗜好)中“远离网吧”的问题,我们不应该被动地堵截,而应该主动地疏导。应该正确引导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明确上网的目的,并设法给他们创建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主动来占领这块教育阵地。学校的绿色网络针对如今的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换了背景,而且增添了新的内容。
据了解,复华小学德育网开展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德育实践活动,深受学生欢迎。“绿色书吧”网站是一个多角度、个性化的阅读、交流空间,“在线阅读”栏目收集了学校教师精选的上千册文质兼美的电子图书和有声读物,常常会出现上百名学生同时看一本书的情景。尝到了读书甜头的孩子们,开始尝试在“读书随笔”中相互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争做环保小卫士”等系列活动激发了少先队员的积极性,他们经常在校园网上学习环保知识,查找有关资料,获取丰富的信息。当元旦、教师节来临之际,队员们纷纷在网上发起“互赠电子贺卡”活动,购买纸贺卡的学生大大减少了,全校90%%以上的学生改发电子贺卡表达祝福。“网上大队干部竞选”、“网上手拉手爱心捐助”、“网上祭扫”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少先队员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培养了少先队员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德育实效也大大提高了。
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说,各学校开辟了各种德育专栏,如“校园快讯”、“万小之最”、“教师心语”、“家教之窗”、“推荐网站”等,这些内容既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发挥了德育的隐性功能。网上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学生从单纯的受教育者角色中解脱出来,从被动状态中解脱出来,这种新的教育形式,使学生们普遍感受到德育其实是一种享受,从而增强了参与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