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共同打造有质量的生活,这里是每周质量报告,大家过年好。过年过节期间,酒的销量都会大量增加,酒已经是一种载体了,酒能让团圆的气氛更热烈,能让年味也更浓郁。可是,一会儿大家将要看到的这个调查,会告诉我们买酒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我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有的地方在做酒的时候偏偏担心酒香飘太远了被人知道,加工点的门总是关得严严实实的,门口也从来不挂厂名,在这里倒是能看到很多很多的旧瓶子,这里是酿酒的酒厂吗?
【字幕】 天津市 北辰区
【正文】顺着津霸公路,记者来到了天津市北辰区青光镇。 这里是天津与河北的交界地带,青光镇所辖的六个村沿津霸公路分布,又毗邻天津外环路,交通运输十分方便。进入青光,首先映入我们视线的是,村中成山码放得各式酒瓶,一包包的就堆放在村中的各条胡同里。
胡同里都是一户户的住家,显然不是废品回收站,而且,除了酒瓶,再也没有其它任何的废旧回收物。倒是在这些地方经常能闻得到浓烈的酒味从紧闭大门的小院里散发出来。同时记者还注意到,这些酒瓶都经过仔细的分拣,每一包麻袋内装的都是同一种品牌、同一形状的酒瓶。
青光村的住家门口怎么会码放了如此大量回收来的酒瓶呢?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现在正规的酒类企业几乎不使用回收来的酒瓶。即便这些户人家是以废品回收为生计,这些回收来的酒瓶要是仅为卖废品,是完全无需如此细致的打包摆放的,更无需按瓶型和品牌进行分类。
很快记者又注意到了在村中往来穿梭的各式面包车,这种车虽然在村中很普遍,但记者还是清楚地察觉到这些往来频繁的面包车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车身玻璃上都贴有深色的车膜。那么这些车在这个少有商业、企业的村子里,到底在忙些什么?深色车膜的遮挡下,我们完全无法辨认车厢里拉的是什么货物?
村中虽然堆放着大量各式各样回收来的酒瓶,也跑着形形色色的面包车,甚至记者在村中多处都能明显闻得到紧闭大门的小院内,散发出的浓烈酒味。但是,除此之外,村中显得格外安静。
正当我们的调查迟迟找不到进一步的线索时,另一个细节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青光村里活动频繁的贴膜面包车,经常出入同一个地点,就是津霸公路边上,青光村西头的天天乐酒厂。通过观察记者发现,这些面包车频繁往来于这家厂和附近的村落。那么,这些车来这里是拉什么或是做什么来的呢?
经过多天的外围观察后,记者跟随在一辆红色面包车的后面,也进到了天天乐酒厂内,这才终于揭开了这些贴着深色车膜面包车内的奥秘。
这些车,无一例外的拆下了后面两排的座椅,倒是满满的码放着同种型号的大桶。这种桶每个容量50升,而每个车内都整齐的码放着数十个这样的大桶。所有的面包车都十分有序的排在天天乐酒厂的一个车间门口。由这里的工人拿着一个大管子挨个给车内的大桶娴熟的罐装着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而这些大管子连接的正是这个车间内的储酒罐。
酒厂的业务员告诉记者,这些面包车都是来这里买散装酒的,根据度数的不同,每斤价格也就在1到1.2元之间不等。原来,这些面包车来酒厂都是为了买酒。
那么这些面包车拉这么多的散装白酒要做什么?又要拉去哪里?记者连续多天的调查发现,这些满载了白酒的面包车,发现这些车几乎80%开进了青光村。据记者调查过程中的记录,每天有不少于十辆面包车来酒厂拉货,而中午左右的时间是拉酒的高峰期。
我们注意到,这些车到达目的地后,都径直开进了各家的院子。所有的拉酒户中没有一家是厂子,也全都不是卖散酒的商店。
散装的白酒、50升的大桶、贴膜的面包车、回收的酒瓶,等等这些不同寻常的迹象都集中指向了青光村,却又非常庞杂的分散在了这个两千余户人家,近一万人口的村子里。在那些酒味浓烈却紧闭着大门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就在记者在青光村调查的同时,从天津市工商局传来消息,天津市工商局根据举报将联合市公安局组织一次对北辰青光一带的执法检查行动。记者随同执法人员记录了这一次的执法检查过程。
进入青光后,执法人员兵分三路展开了检查。在青光丰收道检查的一路执法人员,很快察觉到了浓烈的酒味。但是经过仔细的辨别,酒味却来自一扇大门紧锁的小院。几经周折后,门才打开。
这是一套面积不足100平米的小院,院内摆放着大量盛散装酒的大桶。正是记者先前调查中发现的那种面包车从天天乐酒厂拉散装酒的大桶。屋里则堆满了多个品牌的酒瓶、商标和包装物。包装物都是新的,但装酒的瓶子则正是记者先前就见到过的那种回收来,分拣、打包,码放在胡同里的酒瓶。共有四名工人正在这里罐装着各品牌的假酒,虽然没有流水线,但工人都有各自明晰的分工。
【同期】造假工人
记者:您主要负责什么?
我就是灌酒,有时扣扣盖什么的。
记者:还有什么工序?
扣白盖、灌酒、扣这个盖、贴标
【同期】造假工人
记者:您的计量标准是什么呢?就是看,就拿眼睛看?
满了就再倒出去一些。
【正文】连基本的计量器具都没有,每瓶罐装多少完全靠人工的“手感”和“目测”。而假酒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没有生产标准、没有计量器具、没有任何的特种生产设备,一切全凭手工。这些工人告诉记者,她们每天早上8点来,晚上6点离开。就这么四名工人的一家假酒加工点,一天就能够罐装出12瓶一箱的白酒100余箱。这就意味着仅这样的一处加工点,一天所需的酒瓶数量就达到了1200多瓶,这就不难理解,胡同里怎么会堆放了如此之多的酒瓶了。
但是,在使用这种回收来的旧酒瓶灌酒前,他们又是怎么清洗的呢?
【同期】造假工人
记者:就直接拿酒涮一下?
嗯。
记者:那这个涮过的这个酒干吗去呢?
再倒回去。
记者:涮出来的这个酒再倒回(桶)去?
对,用这块布过滤一下就行了。
过滤一下是吗?
嗯。
【正文】在工人们协助执法人员清理造假现场时,记者看到,负责灌酒的工人习惯性的把涮酒瓶子的酒水又倒回了盛散酒的大桶。而就是这个她们平时如此往复使用的盆里,不仅混杂着泥土甚至还有碎玻璃渣。而这块用来过滤的布,本身也早已是污浊不堪。
【正文】工人告诉记者,无论是生产哪种白酒,罐装的都是这桶里的散装白酒,只是用的瓶子不一样,贴的标签不一样罢了。
【正文】当天的执法检查中,共查到了两家正在加工假酒的加工点,其他几家仅发现存有零星的假酒商标。而抓到造假现场的这两家,只是记者曾发现从天天乐酒厂进散酒的众多家中的两户。现场查扣了已经包装成箱的多个品牌的338箱4000余瓶假酒;还扣留了38桶散装白酒,近2000余斤;假冒的商标标志、成套包装物一万余套。
【同期】天津市工商局经济检查总队 总队长 王双套
无照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第一,我们要全部没收他的成品和半成品。第二,收缴他的制假工具,然后对他进行经济处罚。
【正文】工商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年在打击假酒生产中,假酒加工点都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加工点都隐蔽在民宅,造假全凭手工,生产环境完全不具备国家要求的食品行业卫生标准,甚至造假车间与生活起居不分。
【同期】天津市工商局经济检查总队 总队长 王双套
青光这一带造假历史应该说是比较长的,而且也比较严重,这几年我们不间断的打击,反复的打击,但是这种情况(确实)仍然存在。
主持人:当地执法人员告诉我们,这些假酒加工点里的工人几乎都有了默契,只要一问,都会说“刚来,刚开始干。”这里的老板更是连人影都找不到,有时候想找到生产假酒的原料也很难。找不到人,抓不到现场,执法人员想作进一步的调查或者处罚,难度就更大了。可这一次正当我们在青光村找寻加工点老板踪迹的时候,河北张家口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假酒案,被抓获的造假主犯赶巧就是天津北辰区青光村人。
(责任编辑:韩建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