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河北省 张家口市
【正文】2005年中秋节前夕,张家口市公安局桥东分局接到报案,张家口市场有一批假冒的名酒正在销售。民警通过销售这批假酒的各大饭店、商场展开调查,顺藤摸瓜查清了假酒的源头,一举抓获了制售假酒的犯罪嫌疑人孙德苓。
【正文】在充分的证据面前,孙德苓对自己制造销售假酒的罪行供认不讳。在张家口市看守所,我们见到了孙德苓。
【字幕】孙德苓,女,42岁,初中文化程度,天津市北辰区青光镇人。
【同期】犯罪嫌疑人 孙德苓
记者:你们是怎么装的?买一点儿设备?
(孙)手工就可以了,不用什么设备,用不上设备。
记者:得几个人忙活才能赶完这些活呢?
(孙)四个人就行了。
记者:那咱这个瓶子是从哪里来的呢?
(孙)应该说是回收的。
记者:那怎么送货的呢?
(孙)用车拉的。
记者:什么样的车呢?
(孙)华利(面包车)
【正文】孙德苓告诉记者的情况,与记者在青光村调查到的情况是基本是一致的。而负责此案的主办民警告诉记者,他们虽然沿袭着家庭作坊式造假的模式,但每一种原料的供应都有固定的来源,整个假酒生产所呈现出的是一个成熟的产业链。
【同期】张家口市公安局桥东分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 袁清山
事实上通过我们侦查,这个假酒就是一个手工作坊式的,在家里头普通的老百姓在家里就可以生产,这个制假的这些人员,包括这些销售人员,他们都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那么这个完整网络里面的人员分工也是很细的,有具体提供商标的,有负责包装的,有专门搞运输的,这些分工都特别的明确,甚至就说收酒瓶子的,洗酒瓶子的,都有专门的人员来从事。
【正文】在张家口市公安局桥东分局的假酒罚没库,我们见到了来自这些假酒加工点众多品牌的假酒。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名酒占了罚没假酒的80%,虽然也有一些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中低价酒,但是,暴利的驱使下,国优名酒仍是假酒生产中的主打产品。而且随着假冒手段的不断翻新,标签的套印质量、字体大小与色泽深浅等已与真品难以区分,足以以假乱真。而更为重要的是,虽然酒是假的,但瓶子却都是真瓶!正如记者在青光调查了解到的一样,无论罐装的是什么品牌的名酒,其实都是造假者以每斤一元钱买来的散装白酒,只是使用的瓶子不同罢了。
主持人:无论我们在青光村调查到的情况,还是在河北张家口破获的假酒案,情况都是一样的,酒瓶都是真瓶,里面装的是造假者用一块钱一斤买来的散装白酒,不一样的却是他们用上了不同品牌的酒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你想要什么牌子的酒瓶子都有。骗了普通消费者的正是这些真酒瓶,可奇就奇在哪来那么多的旧的真酒瓶呢?
【正文】记者在天津采访时,深入调查了青光村及周边酒瓶回收站。在距离青光村那两个造假户不足一公里的一个酒瓶回收站。记者发现了这样一间隐藏其中的车间。院内和车间里堆放着大批回收来的各品牌酒瓶,工人们正分工有序的给这些瓶子做着清洗分类,然后再次打包。
【正文】工人告诉记者,这套设备是为提高洗瓶的效率特制的。记者按照工人们的操作手法也试着洗了一个瓶子,但是显然毛刷的长度不能洗到瓶内的每一处,而这洗瓶子的水更是一片浑浊。而这样清洗出的酒瓶,正如我们在青光镇那里看到的,就直接被用于罐装散酒,再贴上一个名酒的标签就上市了。
【同期】工人
(记者)每天你洗多少瓶子?
洗个五六包吧。
(记者)五六包啊,每天洗五六包?这一包有多少瓶啊?
90个
【正文】在洗瓶厂这四条所谓的半自动化的生产线上,分别在洗着不同品牌的酒瓶。而车间内堆放的酒瓶数量和种类则就更多了。记者问回收瓶子的商户负责人,这些印着某名酒厂专用的瓶子,卖去了什么地方时,对方含糊其辞,不愿明确回答。
(责任编辑:韩建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