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东明年起实行新的“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采购方案”
限价竞价:新政最多压低药价两成
新快报记者 杨升华 实习生 傅华华 通讯员 粤卫信
“如果新的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采购方案,能被所有企业不违规认真执行,那么,药品价格最多还可以下降20%左右。但是,对新方案的风险评估显示,如果医药企业恶性报价,导致药品价格失实的几率超过三成。”
明年起,广东将实施全新的医疗药品采购方案,药价究竟能不能真的降下来?便宜能不能买到好药?昨日,60多位医药企业、配送商、医院等代表和医药专家对已修改到第九稿的“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采购方案”内容进行了激烈讨论。
三“刀”砍低虚高药价
八易其稿的新药品采购方案,究竟能不能让老百姓买到平价药?首先,新方案废除全省各地市各自招标的分散模式,建立全省统一的网上购销平台,控制和减少流通环节,从而降低药品流通运作成本,达到降低药价的目的。
随后,列入“限价竞价目录”的药品,“进门”先限价,为虚高的药价当头一“刀”。对于政府定价药品,按物价局最新公布的最高零售价扣除国家政策允许的“医疗机构顺加差率”后确定限价;而对于市场调节价药品,如果同竞价组品种中曾有厂家中标的,就按照原来的中标价,根据公式计算出最高限价。例如,某药品过去有3个厂家在广东中标,中标价分别为4.56元、12.98元、65.80元,经过计算得出26.185元的限价,那么就可以把那些限价以上的高价药先“踢出局”。
“进门”之后,药品厂家要经过三次报价,三轮竞争。每轮报价后,价高的厂家就将被淘汰。如某药品有10个厂家竞价,每次报价后,按照从低到高排列,价格最高的后15%厂家,将被“刷下”;依次三轮竞价后,能留下数量过半、价格合理的药品厂家供医院挑选。新方案还有一个“硬招”,凡以往在我省中过标的该生产商的该种药品,最后的价格不得高于原来的中标最低价,保证药品价格“只能降,不能升”。
为廉价好药“开绿灯”
受原有招标制度欠缺影响,一些廉价的常用好药,由于价格低,利润少,致使无企业投标。为此,新方案为廉价好药亮起“绿灯”,从药品目录开始,就分为限价竞价目录和不限价不竞价目录,通过专家论证,把优质廉价的一些常用药品,纳入不限价不竞价目录,挂网后直接提供给医疗机构采购。当中包括有政府定价指定药品、急救药品、廉价普通药品、罕见病种用药、管制药品及临床用量小的药品等。设立这种不限价不竞价的药品“专区”后,可避免再出现一些市民常用药品因价格太低而出局的情况。
根据新方案的限价竞价流程,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方积乾教授认为,实施方案从原则上是可以压低药价的,如果厂家都不违规正常按照流程操作,药价将可最多下降20%。然而,新方案虽然明年初开始实施,但根据操作的时间过程,市民要感受到新方案的作用,药价是否能降,预计要等到明年下半年才能见分晓。上图:市民关心的是新药品采购方案能不能让他们买到平价药。
资料图片
热议
虽然新药品采购方案已经修改到了第九稿,但内容依旧引起了来自各方代表的热烈讨论,提出了多种意见和建议。
方案仅以价格论成败
对于新方案,绝大多数代表都表示赞同,但同时也都指出,方案过于强调价格,而忽略了药品的质量。深圳市制药厂代表邓保军指出,方案以价格为中心,整个竞价过程中对质量的重视不够,这对用好机器、高素质工人、质量体系档次较高的企业来说很不公平。例如进口生产线和国产生产线价格差别很大,这些因素反映到药品价格上,虽然只有几毛钱,但根据竞价程序,会使某些质量好的药品和一些大规模的企业,在第一轮竞价就因为微小的差别而遭到淘汰。同时,这种竞价规则也可能造成恶意报价现象的出现,因此建议在竞价中,设最低价格限制。如果没有底价限制,在药品中虽然只是几毛钱的差别,但品质上就有很大的区别,齐二药的事件就可能再出现。
广东省物价局服务价格管理处处长陈波认为,方案过于强调低价,应进一步体现质量优先,不然就会出现有的厂家不顾成本挤进市场的恶性竞争。广东省医师协会代表王智琼称:“药品的采购,应该强调的是质量,而不能光说价格。但在新方案的内容中,看到的全都是价格,这让人很担心。”她认为,药价要有性价比,采购方案应该补充和细化药品质量控制的内容。
恶性竞争几率高达三成
“如果新方案实施后,药品的平均价格没有降下来,就说明限价竞价的功夫白费了。跟根据1000多次的测试,
如果有厂家恶性竞价,药价水平不能降低的可能性高达32%。”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方积乾详细解释说,新方案如果正确执行,按照市场竞价结果,的确可以压低虚高药价。但如果有厂家采取串通等手段恶性竞价,通过报低价把正常的厂家挤走,最后留下的“低价”厂家根本不生产所谓的“低价药”;或者所有的厂家都报价一样,全部被淘汰,结果没有厂家入围,这样的竞价就是失败的。根据1000次竞价测算,平均中标价格更高的可以达到315
次,也就是说有三成的机会药价不仅不会降,还可能会升高。
专访:广州声望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声望———新政将引发医药行业“大洗牌”
从事医药行业十多年,对医药行业相当熟悉的万声望,不久前从医药行业中抽身而出,转行做起了健康咨询。“新采购方案实施后,以往药品招标制度下,在各地出现的众多医药批发、代理企业,都将被踢出局,面临关门走人的局面。”接受记者专访时,万声望解释说,过去招标时期,药品厂家一般都会在各地找代理进行投标,从而诞生了众多的医药企业,仅广州就超过2000家;如今,全省实施统一采购平台,药厂只需要找一个总代理,敲开一个“门”就可以了。众多企业的作用突然消失,将会“死”掉一批药商,“死”掉一批药厂,伴随而来是3-5家大型配货公司的崛起,从而引发整个医药行业的大洗牌。
暗藏新的腐败“黑点”
万声望认为,新方案固然克服了很多以往招标制度中的弊端,但也可能滋生出新的腐败。挂网竞价后,入围药的品种虽然多了,医院选择的灵活性也强了。医生用这个药,还是用那个药?厂家内部厮杀后,还得搞定医院各级,回扣、贿赂难免增多。
此外,为一些廉价好药设立的“不限价不竞价”规定,原本是好事,但由于进入这个“绿灯”区域的药品是由专家评选,虽然不一定会造成腐败,但这多少为腐败埋下了隐患。其实,应该把采购的过程尽量简化,环节越多,“黑点”就会越多。
药价降了也别高兴太早
新的采购方案就是为了让药价降低,但万声望提醒说,如果药价降了,市民还得睁大眼睛看清楚,是不是“真”的降了。他透露,让价格“降”下来的方法很多,例如用低价竞价,逼走高价企业后,但自己又不生产,市民看得到低价药却买不到;其次,通过改变药品的剂型等方法,让市民直观看到价格降了,但实际根本没变;更危险的是,如果药厂为了低价牺牲成本,药品的品质一旦没有保证,齐二药的事件就会重演。他认为,新采购方案实施后,药品价格即使有下降,但也不会表现得太明显。上图:万声望认为新政将引发医药行业“大洗牌”。
新快报记者 宁彪 实习生 林菁/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