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碧利斯”统考应急管理
文/本刊评论员
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我国各级各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类应急预案已经制定,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在实际工作中效果如何?权威的检验靠什么?
当前正值主汛期,今年气候复杂多变,雨情汛情异常,防汛抗洪形势严峻。 尤其是今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在有的地方造成的灾情令人揪心。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碧莉斯”也许是检验受灾地区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权威“考官”,各级各地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起到了哪些作用?应急能力方面暴露出了哪些不足?经受“碧利斯”考试的地区,答卷一一给出。
受“碧莉斯”影响,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浙江等省(区)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发生了今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如今,南方诸省抗击“碧利斯”的战斗已告结束。从报道看,深处内陆的湖南是这次遭受“碧利斯”肆虐灾情最重的省份。在强台风影响下,这个省郴州、衡阳、永州等地出现罕见暴雨,湘江流域一级支流耒水流域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洪水造成湘南230.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和失踪者现已超过300人。灾情之重,的确是很多人所没有料到的。
“碧利斯”被一些台风专家称为“怪异悍敌”。“碧利斯”的怪异,主要怪在它的袭击路线比较怪——它不像以往的绝大多数台风,只在沿海地区登陆、盘旋,而是先由外洋横掠台湾省北部,一进入台湾海峡却突然拐向福建中部登陆,再偏西方向一直深入到我国内陆。也许正因为这种“怪异”,才使得好几个地区,尤其一些几乎从未遭遇过台风的内陆省份遭受重创。
然而,是不是因为“碧利斯”怪异,像湖南这样的重大灾情就是“不可抗”的了呢?湖南在总结这次抗台风经验教训时有人归纳出了四个“不”,即“意想不到、准备不足、认识不够、经验不多”。从中可以看出,湖南的灾情中,很有可能存在一些估计不足、应对失当或失误的人为因素。
而浙江省交出的则是一份不错的答卷。浙江省不仅海岸线既长又“暴露”,而且当时又正逢天文较大潮期,因此“碧利斯”挟裹着大面积的狂风和特大暴雨袭来时更加重了人们的担心,很高的海潮位愈发令人胆寒。然而,如此之大的灾情,却只造成这个省近7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还不到去年“泰利”台风受灾损失的十分之一;全省至目前止更是未接到一名人员伤亡的报告;台风一过,全省局势很快即恢复正常。
“碧利斯”在浙江未酿大灾,与浙江“预”得早,应急得有力是分不开的。尽管在“碧利斯”来袭之前经过反复论证,得知这次强台风的登陆点离浙江比以往要远一些,但全省从上至下仍然“如临大敌”,早早就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全省共预先转移危险区域人员26.8万人,回港避风船只2.25万艘。温、台等地水库、河网预泄8200万立方米,温、台、丽等水库拦蓄洪水1.55亿立方米。用这个省领导机关一位同志的话说,就是他们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即宁可把灾情想得过头一点,也不要临时被弄得措手不及;宁可应急措施有点“劳民伤财”,也要尽全力确保人员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减灾,就是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类公共突发事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从这一要求来看,应急预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应急能力和水平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因此,做得好的地方在总结经验时,有必要再想一想,还能不能做得更好?如何才能做得更好?而应对失当的地方在汲取教训,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同时,更应该想一想,怎样才能真正做好?
不惟是受灾地区要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以求做得更好,各级各地也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对本地的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预案不断进行检视。因为在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阶段,往往也是事故的高发阶段。我国当前就正处在这一阶段,正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各类公共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而我国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发生的国家,一些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往往演变为公共安全事件。可以说,我国所面临的公共突发事件的压力越来越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抗击“碧利斯”的答卷,再次验证了应急管理上“预”的极端重要性:不但思想上要早做准备,而且要“从战略上重视敌人”,准备抗大灾、受重创。同时,要按照国务院最近召开的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做好各个方面的应急预案,提前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能到时“没有想到”。试想,连想都没有想到,事到临头又如何做得到?而一些灾害来临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往往就是由于“没有想到”而铸下的。
这就要求各级各地好好地查一查,应急管理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各地工作进展情况究竟如何,应急组织体系、指挥机制是否完善,是否存在迟报、漏报、瞒报事故的隐患,基层单位应急准备是否充足,先期处置能力达到了一个什么水准。等等。
构建比较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全面增强应急管理能力,真正实现对危机的主动管理和有备应对,各级各地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