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躺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病房楼的17楼病房里,78岁的老人余林身上围着粗粗细细的管子,3天前,他被医生确认为“脑死亡”。
在走过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后,他将实现5年前确定的心愿——死后捐献遗体供医学界进行科学研究。而老人的这一心愿,则是对去世妻子深怀爱意的“另类”表达。
昨晚10时16分,医院传来消息:老人安详地走了……
热爱医疗的老伴
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患乳腺癌离开了人世。
老人是河南省委党校的离休老干部。他的妻子名叫苏振亚,曾是郑州市三院的妇产科主任、河南省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12年前,苏振亚因患乳腺癌离开了人世。
“我妈妈对医疗的热爱程度,到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地步。”站在病房外,余林老人的孩子余为民回忆母亲。解放前,苏振亚还是实习医生的时候,就常在晚上跑到坟地里找尸骨,研究解剖学。后来,她成了一位著名的专家,除在医院坐诊外,还给找到家里的病人看病,看完病还收留外地病人在家里住下,管吃管住。
至死不渝的感情
聚餐时,父亲身旁要留一个空位,那是给妈妈的……
据余为民介绍,母亲在世时,他们兄弟几个都感觉老两口的感情不太好,“常常吵架”。“爸爸总在埋怨妈妈,工作和生活不分,把病人带到家里来……”父亲和母亲之间,这样那样的小矛盾,伴随了余为民兄弟几个的成长岁月。直到1992年,余为民突然意识到,解放前就参加革命、脾气暴躁、常常把他们兄弟几个打得屁股红肿的父亲,骨子里深深爱着妈妈。
那一年,苏振亚被确诊身患乳腺癌,在到北京接受治疗的两年时间里,余林寸步不离,悉心照料。两年后,苏振亚在老伴余林的怀抱里,度过了自己最后的时光。
妻子的去世,给余林打击很大。看到妻子的遗物,听别人提起往事,他都会泪流满面。苏振亚的每个祭日,余林都不顾年高体弱,坚持骑自行车20公里,去郊外为妻子扫墓,陪老伴儿说说话,几个孩子的生活情况,城市的变化……12年来,这种陪伴风雨无阻,从未改变。
“家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到全家聚餐,父亲身旁一定要留一个空座位,一套餐具,那是给妈妈留的……”
作为孩子,总是希望父亲能在老年的时候不孤单,也曾劝过父亲再找一个伴,每当提起此事的时候,老人总是一口回绝。在他的内心深处,只爱当年那个“爱医疗事业胜过一切”的老伴儿。
老人另类的示爱
坚持捐献遗体,想为老伴热爱的医疗事业做点贡献……
2001年的一天,余为民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说有急事让他赶紧回家。那天,余林告诉孩子们,他已经决定自己死后将遗体捐献,供医学科研所用,并且已经正式签订了协议。“你妈热爱医疗事业,我也算是为医疗做点贡献吧。”
性格强硬的余林,从没正式和孩子们解释过自己捐遗体的原因,但是余为民认为,这是父亲对逝世母亲的一种“另类”示爱的方式。
2006年7月16日下午,余林老人到河南省老干部康复中心拿体检表,从电梯出来的时候突然歪倒在电梯门口,被紧急送往医院后,确诊为脑梗塞,一直没有醒过来。17日下午,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18日下午,宣布老人已经进入脑死亡状态。
“我已经和河南省红十字会志愿遗体接受中心取得了联系,这是爸爸的决定,我们都会尊重。”余为民介绍说,按规定,老人去世后,家人举行完遗体告别仪式,遗体将由遗体接受中心接走,两年后,会归还老人的骨灰。“爸爸的遗嘱中要求,将来把他的骨灰的一半和妈妈合葬,另外一半送回湖北老家。”
记者王芷荭实习生樊赛楠文记者李康图
余林老人在病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