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 秦娟 实习生 王僖)昨晚,山东省体育中心俨然成了“东北那旮旯”,由齐鲁晚报等主办的“赵本山·刘老根大舞台”全国巡演济南站演出火爆登场,成为了泉城市民入夏以来最别开生面的一场“消夏晚会”。
“正月里来是新年儿呀啊,大年初一头一天呀啊……”经典的二人转小帽《小拜年》正式拉开了本次“赵本山·刘老根大舞台”全国巡演济南站演出的序幕。在电视剧《刘老根》饰演小剧团演员的王金龙、阎光明等青年演员纷纷登台献艺,手绢绝活、包装歌曲,东北二人转的看家本领一一亮相。
随后赵本山的御用歌手衡越献上的《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酒干倘卖无》等韵味十足的歌曲,给当晚的演出带来第一个小高潮。赵本山的两个爱徒张小飞和唐鉴军也不忘为师傅的出场大造声势,舞台上的张小飞和唐鉴军“说”、“学”、“逗”、“唱”不遑多让,他们各自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萨克斯独奏、老歌新唱、小品歌曲、神调,还有拿手的二人转表演逗得全场笑声不断。
赵本山半个小时的表演专场终于在观众的千呼万唤中热力开场了。赵本山拿出了自己的多项“绝活”,鼻子吹奏葫芦丝《情深意长》、二胡独奏《赛马》、歌曲《一个情字活一生》等,无不显示出这位全才艺人的风采。而赵本山表演现场中时不时抖出的“包袱”也让在场的每位观众亲身感受了“东北笑神”的无穷魅力。他还即兴和现场一位55岁的女观众合唱了一首《夫妻双双把家还》,赢得了满场喝彩。
赵本山:没有二人转就没有我
老赵自感身上担子很重。
鼻子吹奏葫芦丝。 本版摄影 陈文进
昨晚,“赵本山·刘老根大舞台”全国巡演到了济南,为泉城的父老乡亲展现赵本山积极打造的“绿色二人转”。在演出开始前,赵本山接受了本报的专访,谈到了围绕在“赵本山”这个名字周围的很多关键名词,譬如“绿色二人转”、“春晚”、“子女教育”等等。
转向国际的“绿色二人转”
记者(以下简称记):本山老师您怎么会把自己的“赵本山·刘老根大舞台”全国巡演的第二站就放到济南?
赵本山(以下简称赵):我来过4次济南,对这个地方有着特殊的感情。济南是山东的代表,不过济南和山东的其他地方也不太一样,济南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济南人的温和,给我的感觉特别亲切,所以我特别希望能把健康、原汁原味的东北二人转传达给山东的老乡。
记:怎么会想到打造“绿色二人转”?
赵:我本身就是演二人转出身的,可以说没有二人转就没有我。而在我看来,二人转不仅仅是东北的,它更是全国的,是世界的。所以我要向全国、全世界展示这门有着300年历史的艺术。
记:大家都说所谓的“野”二人转很脏,这是不是您打造绿色二人转的初衷?
赵:其实每门艺术都有自己的属性,二人转完全是在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在民间演出难免会在内容和演出形式上迎合低俗观众的需求,哪有能供生长的土壤,就能在哪里发芽,长起来也就野性十足。但是这样的艺术却难登大雅之堂,所以我打造绿色二人转,就是希望能让这门艺术登上都市的大舞台,让更多的观众坐得住,笑得出来。
记:这就是“绿色”的含义?
赵:是的,“绿色”就意味着健康嘛。另外绿色也象征着自然和旺盛的生命力,我这个“赵本山·刘老根”大舞台成立3年了,市场特别好,也已经变成一种文化品牌,我相信它会越来越好。
记:那过分强调“绿色”会不会削弱它的吸引力?
赵:不会,二人转不是干净了就没人看了,这门艺术的真正魅力还在于它的演出形式和幽默方式,它也是近年来流行的黑土文化很好的载体。可以说起先二人转是不被城里人待见,但随着我这个“大舞台”的发展,现在看二人转成了最时髦的娱乐。这既活跃了文化市场、娱乐了观众,同时还发展了这门古老的艺术。
记:你一直强调要让二人转“转”到国际,目前有什么举动吗?
赵:转过年来我就会去美国和加拿大演出二人转,现在已经协商好了。
上“春晚”不可能逃避
记:这次演出你主要是带着自己的徒弟表演,就没有想过请自己的“黄金搭档”范伟、宋丹丹等前来捧场?
赵:请不起啊,现在人家都很忙,况且我现在是全国巡演,不可能场场请人家过来啊。
记:范伟曾说和你的关系早超出了普通的合作伙伴,说你一招呼绝对会过来帮忙啊?
赵:是这样的,可是现在他们的身价早就变化了,不能再用自己的心态去看待他们了。社会价值变了,人群变了,思维也稍稍变了,他们现在的档期排得满满的,所以能不麻烦他们我就尽量不去惹这个麻烦,像这样带着自己的学生演也挺好的。
记:那在明年的春晚上会和谁搭档呢?
赵:这个我现在还没有想,离春晚还远着呢,得看到时候研究剧本时,适合谁就是谁了。
记:这么说,明年的春晚您一准还会上啊?
赵:肯定会去的,虽然这个时候还不用去想春晚,但是春晚我是肯定逃避不了的。不管换谁当导演,我选择谁,谁选择我,只要观众还喜欢看我,就不能“不识抬举”。其实可以说,现在上春晚已经成为了我身上担负的一种责任。观众也形成了一种看法,到了年三十必须看赵本山。虽然这样给了我很大的压力,但我是打从心底里感激观众这么喜欢我,正是有了这种压力,才有了现在的我。
快乐成长是教育子女的宗旨
记:现在的您非常忙,早年曾有新闻报道说,您回家后,您的一双儿女都不认识你,那现在和孩子的关系怎样呢?
赵:现在这两个孩子已经多多少少地适应了这样一个不常回家的父亲,而我想完完全全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太难了。我现在一年到头在外面忙,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很少,的确是我人生的一大缺憾。所以现在我回到家都要尽量和孩子们呆在一起。
记:有没有想让孩子们“子承父业”?
赵:还真没有,虽然这两个孩子还都有些天赋,但是我不希望对他们的成长做过多的约束,希望他们能够在自如的状态中成长,感受生命是阳光的、快乐的,孩子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非常重要。
记:您的家庭环境肯定十分富裕,再如此宽松地任孩子自由发展对孩子来说真的好吗?
赵:的确,孩子生活在我这样一个家庭,确实优越了很多。所以我时常会带他们回到我过去生活的农村,让他们知道他爸爸过去是一个怎样的生活,那简直到了离要饭不远的地步。人活着不能忘本,我觉得这样对他们的教育要好一点。
记:现在两个孩子怎么样?
赵:现在孩子的学习任务太重了,比如我的两个孩子就要学很多的东西,一方面还不想强加于他们,但是要是太放松,孩子们一看书就犯晕,成绩上不去也着急,反正现在挺矛盾的。
本报记者 秦娟 实习生 王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