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十年前一起横渡钱塘江的那位女青年应该70开外了吧
读者董光中拍摄的上世纪70年代的两次渡江场面
昨天上午,工作人员在渡江起点铺草袋,搭浮桥。韩丹摄
浙江在线消息
中断12年的横渡钱塘江壮观将再次出现!22日上午8点30分,中断12年的横渡钱塘江活动再度举行,600多名游泳健儿届时将一起完成1200米的横渡。
在本次横渡活动中,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他们当中有工人、农民、学生、机关干部、解放军战士,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市民代表。
横渡钱塘江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以往时代的标志性活动之一,是难忘的集体记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主席在杭州期间也多次横渡钱塘江。明天的横渡时间为早上9点到11点,分成少年组和成人组,下水点是钱塘江南岸之江渡假村附近,上水点是北岸的杭州渔政站,整个游程约1200米。共有600多个经过测试的杭州各界群众参加横渡,其中年龄最小是两个6岁的孩子,年龄最大的73岁。
浙江教育科技频道《走进今天》栏目22日上午8点50-10点50全程直播横渡过程,这次直播共在江两岸和江面布置10个机位,可以清楚看到选手的每个细节。
都市快报消息(
记者徐芳) 今天上午9点,600健儿将分成两批,横渡钱塘江,历史悠久的渡江大赛,在中断了12年后高调复出。
说起渡江大赛,很多杭州人都有一段美好回忆,这两天,还不断有读者打电话送照片写文章,讲述当年的有趣故事,和大家分享那一段难忘往事。
海鸥牌相机拍下星星点点渡江人
74岁的董光中老先生寄来两张他拍的老照片,“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渡江比赛的照片,我站在六和塔附近码头拍的。我那时就爱好摄影,横渡钱塘江是当时杭州一大盛事,场面热闹,我赶过去想拍点好片子。”
看照片,宽阔的江面上星星点点全是渡江人,“实际场面还要壮观许多,我用的相机是上海海鸥牌,没有广角,很多景拍不进。”
事隔30多年,董先生已记不清这次渡江的起点和终点。“那时有横渡,还有侧渡,侧渡就是不过江,沿着钱江大桥游。”
50年代:当年横渡的女子应该70开外了
67岁的钟融先生曾两次横渡钱塘江,1957年那次他印象特别深:当时我在杭一中(今杭高)读高二,17岁。说来可能令人难以相信,那次渡江的起点和终点都在六和塔附近,也就是说,要游一个来回,大概2500米左右,这个难度是相当大的。
当天天气很好,江水清澈,水流平缓,风浪很小,渡江者很多,江边人声鼎沸,水中健儿挥臂,很是热闹。
当时自己年轻,水平也不错,比较轻松地游下来了。中途游不动上船的人很少。当时女子游泳的人很少,记得有一位在玉泉游泳池工作的叫羊卿的女子好像参加了横渡,她今年应该是70岁开外了吧。
明年是我渡江50周年纪念,我想早作准备,到时争取带着女儿、儿子一起横渡钱塘江。
70年代:游过江领一瓶盐汽水两只面包
“那是段美好的回忆,让人感到年轻。”61岁的读者丁新民,上世纪70年代曾参加过渡江大赛:
横渡那天下雨,大家立在一辆3吨解放牌运货车车斗里,车头上插一杆“某某基干民兵连”的红旗。到了浙师院分部(原之江大学)下车,稍作休息,然后整队集合,冒雨步行到江边,上大船。
江边有好几只大船,负责运人到对江,一只可运几百人。船到对江停稳,有人喊口令:跳!
人们纷纷下跳,有的弄个姿势出来,有的蛮难看,屁股先着水,有的脚先落水,杭州人称为“插蜡烛”,我是“插蜡烛”的。
原先立在船上看江面,木佬佬壮观,人头济济。到了江里,只感到自己处在人墙之中,人家的脚踢着我的肚皮也有,我撞着人家脚膀的也有。
其实心里是煞宽的,因为旁边有几十只小木船保护我们。一人一桨,两人两桨,只要游泳的人有表示,小船会木佬佬快到你身边,把你拉进小船肚里。
游过钱塘江一半,人少了,宽敞了,随你横游直游狗刨式仰游。游回出发的岸边,我正在东张西望寻找自己的连队,已经有人在叫我了,“小丁,小丁,过来,过来!”
原来可以领一瓶盐汽水、两只面包,当时的市值是1角8分钞票,二两粮票。游过江的人免费领。正好,嘴巴燥了肚皮饿了,不到两分钟吃光。
[关闭本页]
暂无相关文章……精彩回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