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档案展览让市民感受到档案不再神秘,宛如在社会与历史的画卷中游走。”“了解历史,重温过去,共创未来。”这一段段字体各异却饱含深情的话语,是参观者写在市档案馆留言簿上的感言。截至7月21日,市档案馆开馆首月共接待近7000人参观。
彰显城市文化品位
“来档案馆真是大开眼界,现在老百姓不愁吃穿,日子充实了,咱们城市的品位和精神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王振兴老人今年80多岁,家住在东北大学附近,从6月20日开馆到现在,他已经来了四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听说开馆,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推着90多岁的老父亲来参观。据介绍,新馆开放以来,共有近7000人参观展览,平均每天参观人数330人,最多一天有近千人,其中有老人、军人、工人、教师、学生,还有外地来沈的参观者。
一走进市档案馆,就感受到了沈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沈阳市档案馆有特色,连走廊里的壁画都别具匠心,可见沈阳这个城市的文化档次。”一位来自山东的档案工作者参观后感触颇深。记者看到,二楼阅览厅悬挂着48幅上个世纪30年代的老照片,三楼馆藏精品与老照片交映成辉,七楼的满族民俗画更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没有文化的城市就失去了灵魂。随着我市大规模环境整治工作完成,城市建设的重点已转向提升城市文化档次上来。而档案馆从立项、选址、设计到竣工,一直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设施,市档案馆的文化功能已日益显现。
档案工作服务全局
在现行文件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不时有市民来查找“红头文件”。“有人说档案馆是‘第二信访办’,这话真没错。你看,这儿的工作人员热心地帮我找文件,帮了大忙。”前来查询十多年前文件的张女士说,档案馆和老百姓贴得越来越近了。开馆仅22天,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利用档案人次648次,电话查询439个。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利用文件97份、档案501卷、资料106册,实现了“让档案服务全局,让政府与百姓的距离更近”的目标。
为市民服务,为振兴出力,市档案局在全市“十一五”建设进程中将其功能进行了“延伸”。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市档案局专门制定了工作方案,重点做好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抓好重大项目档案保存,破产企业的档案处置等工作,受到企业和社会的普遍好评。(霍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