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留下高昂军歌和温柔南曲传世 本报讯 (记者 龚小莞) 厦门音乐界老前辈江吼先生不幸于昨日辞世,享年90岁。
江吼没有进过专门的音乐学府,但他有天分,再加上狂热的兴趣,使他最终获得成就。
他的音乐教育主要来自我国著名音乐家沈思岩。抗日战争期间,他到贵阳找沈思岩拜师,差点被仆人当成小偷赶出家门。他的衣服又脏又破,脚上一双草鞋,确实像小偷,不过他为沈思岩先生唱了一曲,先生破例收下了这个弟子。
昨天,在获悉江吼逝世的消息后,记者采访了熟识江吼的各界人士,与他们共同追忆这位音乐家。
从华侨子弟到人民志愿军
曾深入南音研究、创作采访的媒体记者丽晴对江吼先生非常熟悉,撰文回顾过江老先生的生平事迹。
她在文中写道:1952年秋,厦门师范请来一位中国人民志愿军做报告,这位志愿军正是江吼。江吼走进会场,远远听见一阵阵熟悉的歌声:我们行进行进在朝鲜的山林,带着六万万颗愤怒的心,看那美丽的城镇都变成灰烬/我们的心中更充满了仇恨。为了祖国不受这样的灾难,我们英勇向前向前挺进!……江吼的眼睛湿润了,他没想到同学们会唱着他写的歌来迎接他,他激动极了。
其实,这首由邢岳作词、江吼作曲的《志愿军在行进》早就在全国唱开了。厦门师范的师生此时唱起它,只是以此表示对“最可爱的人”的一种敬意,并不知晓其中之“奥秘”。当大家得知眼前这位年轻人正是这首歌的曲作者时,高兴得跳了起来。之后,他们联名向有关部门请求让江吼担任学校的音乐教师。江吼后来真的在厦门师范和集美中学从事音乐教学工作。
《志愿军在行进》创作于1951年的朝鲜战场上。那时,江吼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6军,任军政治部文艺干事。词作者邢岳是军青年科科长兼文工团政委。
在抗美援朝那段日子里,江吼总是被一种特殊的声音激荡着。一天,邢岳兴奋地拿着一首词找到了江吼说,老江,您看能不能谱曲?江吼一看,耳边顷刻间响起了许多熟悉的节奏。他激动地答道:行,我马上谱曲!于是,他一气呵成,歌曲发表在《人民音乐》第3期。
江吼是位爱国华侨,他1916年10月出生于厦门,1934年厦门大学预科肄业,1936年他因前往缅甸谋生而辍学。抗战爆发后,江吼一心想着回国抗日。当时厦门沦陷回不来,家人已避难去了香港,江吼从缅甸到香港与母亲相聚后悄悄离开亲人过海到达桂林,又辗转到贵州遵义加入了解放军,任文艺干事。1952年转业后来到厦门,先后在厦门师范和集美中学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后又调入文化局从事文艺创作。
用芗剧音乐写革命歌曲
厦门文艺界有关人士介绍说,江吼从事文艺工作近60年,创作了400多首革命歌曲。早在部队时,他创作了《准备好力量》、歌剧《好礼物》、大合唱《中国马特洛索夫爱国英雄肖国宝》等等;在抗美援朝期间,他创作了《守卫在海防线上》、《志愿军行进曲》、《我提起枪杆上战场》等歌曲,先后发表在《人民音乐》、《解放军歌曲》、《歌曲》等国家音乐刊物上。
从部队转业到厦门后,他又全身心投入地方的音乐工作中。他曾任新歌合唱团(后为星海合唱团)的作曲兼指挥,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英雄小八路》(陈炳煌词)、《鼓浪屿》(蔡其矫词)、《飞翔吧,白鹭》(以光、友义、钧炜词)、《请到厦门特区来》(刘以光词)、《啊,山雀》(江深词)等。
江吼的音乐创作富有鲜明的音乐形象,他写什么像什么,写的兵歌有“兵”味,写的渔歌有“潮”声,写的山雀能闻“鸟”鸣。他热爱家乡,喜欢芗剧和南音。
他写的《兵民支前大合唱》全部都是用芗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很有“地瓜味”。在这部组曲里,他尝试着用民族民间的旋律来写和声,得到了同行的认可,赴京演出获得好评。
它的序曲《前线民兵多英豪》刊登在《全国职工文艺会演歌曲选》,并转载在《音乐创作》上。此外,《请到厦门特区来》、《渔歌》等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渔歌》还被改编为器乐曲,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前曲,福建杂技团出国演出也将它作为背景音乐。《人民炮兵打得好》成为当年全国10首群众歌曲之一,并被收为中学音乐教材。
粉碎“四人帮”后,江吼为星海合唱团的复团四处奔波,参与筹备成立“中国南音学会”,到厦大艺术教育学院讲南乐课。改革开放后,他获得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授予的两个文明建设卓著贡献奖,他的事迹被载入中国音协编纂的《中国音乐家名录》、《厦门文化艺术志》、《厦门华侨志》等。
彭一万:江老师的南音理论首屈一指
厦门市文化局原局长彭一万告诉记者,江吼是他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师,可以说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之一。
江老师有火一般的热情,彭一万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年在厦门一中读书时,学生们经常演唱江老师创作的抗美援朝歌曲《志愿军在行进》。还有江吼与厦门一中语文老师童晴岚合作的《东山战斗联唱》也在学生中广为传唱。1953年国民党军队攻打福建东山岛,战斗非常激烈,江吼到东山体验生活,创作出了这首歌曲,彭一万当年和同学们一起唱着这首歌,去慰问参加东山岛战斗的部队和驻厦部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听说这首歌是厦门的老师创作的,士兵们都感到很亲切。
彭一万拿出了家中珍藏的《话说南音》,这本书收集了江吼的20多篇关于南音的研究文章。彭一万说,江老师在厦门南音理论研究上堪称首屈一指。包括对《泉南指谱》的重编,对词谱曲名、曲牌作了深刻研究,提出了个人开创性的见解;尤其是他与纪经亩、白厚、陈福例创作的大谱(器乐曲)《闽海渔歌》是近百年来继承传统13套大谱后的一部新作,而且是海内外南音界经常演奏的曲目,被同行们称为第14套大谱。
《闽海渔歌》由音乐出版社出版,是1959年向建国十周年的献礼,用南音表现闽南海洋和海防渔民的劳动生活,在全省和全国获奖,中国唱片公司还发行了唱片。江吼遗著《话说南曲》
歌唱家吴天球:他决定了我的前途
中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吴天球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厦门师范的音乐老师江吼。他深情地说:“江吼老师是第一个决定我前途的,很重要的老师。他没有很实际地教我唱歌方法,但他教给我音乐,并且认为我应该报考音乐院校。”
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农村的吴天球,到厦门师范学校读初中时才开始接触音乐。那时,学校里有一个合唱队,他也是其中的一员。有一次,合唱队里排练《英雄战胜大渡河》,其中有一句“开船喽”的念白,许多同学都争着试喊,吴天球在不经意中也喊了一句,特有的音质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以后,老师就让他喊“开船喽”的念白。
吴天球的音乐天赋受到老师的重视,音乐老师江吼重点培养他,让他参加独唱,并给他安排一些演出的机会。1954年,吴天球即将从厦门师范毕业,学校有几个报考高等院校的名额,其中有吴天球一个。
当时他的数理化成绩很好,在学校里一直排在前几名,就报考了师范院校的物理系,但是学校让他改报音乐系,江吼老师也来找吴天球。他说:“天球啊,你数理化学得好,我知道。但是,全国数理化学得好的有许多,可是像你这样嗓音条件的大概一万人当中也很难找到一个,所以,我们希望你报考音乐系。”“江老师,你知道,我音乐没有基础,乐理没有基础,学校的歌唱课跟着唱就是了。报考音乐院校没有把握。”吴天球很有顾虑地回答道。江老师又说:“这个我知道,但是可以学,只要你学,一定可以学好。”
在江吼老师和学校的劝说鼓励下,吴天球终于报考了师范院校的音乐系,踏上了艺术之路。
(来源:厦门晚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