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山遭受危难的时候,祖国四面八方的亲人注视着那里,亿万双援手伸向那里。
记者从哈尔滨市档案馆查出的1976年7月-8月的市委文件中了解到这样一组数字:
省市共组织医疗队1000余人,共派出医护人员637人,在唐山滦县和唐山市路南区进行工作;地震当天,黑龙江省铁路工程抢险队就派出390人,先后运去枕木62车、碎石199车。 第二天哈铁又派出335人的抢险队;8月7日,国务院抗震救灾办通知黑龙江省去唐山一个起重队,48小时后,由哈、齐两市和大庆林业总局、建委、航运局组成的起重队奔赴唐山,带35台吊车、大小汽车4台,共236人;省邮电局、电力局抽调的发电小组、通讯小组自带器材开往灾区;共向唐山地区发出18车251.7吨饼干;发往秦皇岛2510吨面粉,100吨小米等杂粮;发出635车共149万余根杂木杆;帐篷45架;热水瓶2万个、电池20万车、重塑料袋24500条、塑料布30吨、奶粉5吨、白酒10箱、大口罩1万个、大蒜60吨、咸菜5.3亿斤、白糖25吨……
黑龙江人民在唐山大地震的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做出了贡献!
编者按:
赶赴唐山进行抗震救灾的哈尔滨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哈尔滨人还是战斗在后方的生产岗位上。他们不计报酬、不讲条件、突击生产、抢运救灾物资,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向唐山人民献上真情和心意。连日来,记者在市档案馆、市图书馆查找当年的市委文件、报纸和相关资料,重温了三十年前那些曾令全国人民震撼、感动、奋进的记忆。三十年后,记者再次找到那些曾为唐山抗灾救灾无私奉献和付出过感情的哈尔滨籍市民,听他们讲述那一段感天动地、惊心动魄的救灾全民总动员。
120名职工雨夜装上35台吊车
抗震救灾中,哈尔滨工程机械厂承担了整个黑龙江的35台吊车支援灾区的任务。哈尔滨工程机械厂的尹书记对记者说:“当年,哈尔滨工程机械厂是8月7日接到上级要求拨出35台吊车支援灾区的紧急任务。当晚,厂党委书记孙镇海亲临指挥,和工人一起冒雨挥汗奋战。露天作业,没有灯,他们就用汽车灯照明。有的吊车发动机出了毛病,为保证吊车质量,连续换了三台发动机。为了保证吊车到了目的地就能工作,工人们一台一台的检查,换好电瓶,一台一台地加好油和水。在全厂120多名职工的参与下,8月9日,35台吊车准时装上火车,保证了运送黑龙江省起重抢险队的专列火车正点发车。”
为了尽快给灾区人民搭起帐篷,哈尔滨亚麻厂承担了织帆布的重任。如今哈尔滨亚麻厂已经解体成立新集团,老厂子的情况已无人知晓。记者翻阅了大量史料,终于找到了有关哈尔滨亚麻厂抗震救灾的记载:当年,工人们把车间当成了救灾现场,帆布日产量增产5万5千余米。细纱车间甲班老工人陈佩华、青年工人王维盛三班下班不回家主动献工,3个人的活儿两个人干,班班超额完成任务。车间党总支书记宁玉春身患肺病,但为了让群众放心生产,他整天和工人在一起搞生产。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干,哪里活儿脏活儿累他就会出现在哪里。在领导的带动下,亚麻厂的职工自觉献工3000个工作日,连续奋战13个昼夜保质保量地完成了500架帐篷所需的20万米亚麻布生产任务。
多出药、出好药支援灾区
记者寻访了多位哈尔滨制药厂的老职工,将他们的记忆拼接起来就是:“当时全厂职工学习毛主席、党中央给灾区人民的慰问电后,鼓起了极大的干劲儿,提出‘一班不足两班干,人员不足连轴转’的口号。青霉素分装,震后产量提高25%。党员张淑芬等18名同志连续5天每天干16个小时,使磺胺的日产量提高17%。为了解决葡萄糖的包装问题,20多名工人用手工洗了1.5万只瓶子,及时供应了生产需要;厂里还主动恢复了已停产的大输液和新安排了安基卞青霉素的生产。”记者找到三精制药厂(原哈尔滨制药三厂)工会王主席,据他介绍:他们厂当时生产大输液(葡萄糖、生理盐水)、维生素C等消炎解毒药品。当时厂区很小、设备简陋,职工们早上5时上班,晚上10时下班,持续了10天左右。
据1976年8月23日的《黑龙江日报》记载:为了支援灾区,哈尔滨制药二厂的机修工人张惠川拉痢疾也不休息,连续奋战7天,成功地分装了1400支红霉素粉针剂。已停产的注射糖车间,又在简陋的条件下恢复了生产,当时工人们说,生产条件再差,也比灾区强,为了解决房子,他们在车间支上塑料棚,继续生产。当时是8月份,车间非常热,有的工人中暑晕倒,别人劝他休息,他说:“灾区人民那么大困难都挺得住,我们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工人们当年在完成生产任务100万吨基础上,又增产了60吨。”
1976年8月3日中午,黑龙江省医疗器械厂接到上级“抢出一批救护车,支援唐山地震灾区人民”的任务。工厂党委紧急动员救护车车间职工利用假期(8月4日-8日是全厂休息日)奋战五昼夜,突击抢出10辆成品车支援灾区人民。改装一台救护车,不算骨架、钣金工序,合装就需要25个工日,光螺钉就要拧上千只。车间只有几十名工人,要在短时间内完成10台车,困难非常大。但工人们都信心十足,参加会战。救护车车间党支部书记张振患心脏病,原定8月3日住院,他也主动到厂参加生产。党员富文华家在外地,原定利用假期回家办结婚登记,也留下来参加会战。
妈妈去救灾孩子交邻居
在众多三十年前的报道中,记者被哈铁客运段北京组车队乘务员徐桂英的事迹深深感动。“夜已经很深了,铁路局哈尔滨客运段北京组车队的徐桂英困倦地抱着发烧的孩子,在屋里踱来踱去。‘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她迅速放下孩子,打开门,见雨夜中站着浑身湿淋淋的车长,急促地说:‘徐姐,有任务……’没等车长说完,徐桂英便跨出门说:‘我爱人出差了,等我把邻居叫来帮忙照顾孩子就走。’车长这才发现徐桂英爱人不在家。车长抱起孩子,发现孩子正发烧。一会儿徐桂英领来一位大娘,大娘接过孩子说:‘你俩快走,完成救灾任务要紧,孩子交给我,你们放心。’徐桂英拿起挎包拉着车长向雨夜冲去。”
据记者找到的哈尔滨客运段的老乘务员回忆,当时值班员接到上级的紧急命令,要求哈尔滨客运段当晚零点开出两列卫生列车,输送医务人员奔赴灾区。接到命令时离出发只有4个小时,段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决定,任务交给北京线车队担任。当徐桂英和车长赶到车队时,人已经都到齐了,当车队领导得知徐桂英的孩子生病,爱人不在家,决定让她留下时,徐桂英含着泪说:“个人事小,救灾事大,我决不能在这紧急关头下火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