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批准将“殷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拥有了33项世界遗产。
这个宝藏的发现与一个烟台人息息相关。正是循着他发现的那些神秘的字符,“殷墟”,才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郭沫若《访安阳殷墟》
水母网7月23日讯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以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的第2、3、4、6条,正式批准将我国今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殷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中国拥有了33项世界遗产。
殷墟
,又名殷虚,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安阳市西北25公里的小屯村一带。
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从山东“奄”(今曲阜附近)迁都到“殷”。从盘庚到周武王伐纣,商王室在此共传八代十王,历经273载,史称殷朝,亦称殷商。有一副对联写得好:“千年古都百回演义,一掬洹水半部春秋。”
对于殷墟的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曾说,作为文化遗产,殷墟不是一座简单的建筑物,它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礼仪中心。它是一个王国的缩影,是其它任何遗产没办法比的。这就是殷墟之于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和独特地位。
因而,来到太行山麓、洹水之滨,就不应该错过殷墟的拜谒。
去年6月底,在安阳日报创刊50周年活动之际,承蒙主人盛邀,我们走进了殷墟,脚踏殷殷大地,耳听汤汤洹水,重温当年殷商帝国的辉煌。
夔龙门、司母戊方鼎、土阶茅茨
一座王城镇四海
驱车从殷都大桥穿过不久,就来到了殷墟博物苑的门口。
殷墟
博物苑坐落在当年的宫殿宗庙区里。远在数十米之外,眺望殷墟博物苑的远景,一种来自远古的感觉扑面而来,让所有来访者不禁屏住了气息。旷野空响在耳边发际掠过,想想脚下这片历史的荒丘竟积淀了三千余年的文物与震撼,禁不住肃然穆然。
走近苑门会发现,这道用红色圆木作为支柱的门,外型简单而独特,好像古时候的山寨大门:它完全是仿照甲骨文“门”字设计出来的。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在门的每根梁柱之上、乃至苑内所有宫殿的梁柱之上,都精心雕刻了各种纹饰:凤、虎、饕餮和蝉等。同时,苑门纹饰与整个博物苑建筑风格协调一致,古朴凝重而又不失富丽堂皇。
入苑面北,一只巨大的司母戊鼎复制品耸立在高台之上,巍巍然傲显其世界出土青铜器之冠的威严———司毋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生活在殷墟的先人,已经跨入了青铜时代。
与大门相对的,是在殷墟宫殿区一个建筑基址上复原的大殿。《周礼·考工记》记载:“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殷商的宫殿是建筑在高台之上,而且是重檐。为了避免潮湿造成木柱腐朽,先人创造了厚厚的夯土台基,开我国宫殿建筑在高台之上的先河。斜坡型屋顶上,敷以厚茅,轻而保暖,不易腐烂,维修方便。现在的建设者们在原址上,就依照原来柱础位置,复原了“土阶茅茨”的殷商大殿。
在殷墟,人们已经先后找到了110多座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等遗存。尤其是2002年洹北商城的发现,更充分证明殷墟在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已是都城风貌。
据介绍,殷墟考古发掘以来,发现墓葬计8000余座,包括王陵和大量族墓,其种类有带墓道大墓、长方竖穴墓及祭祀坑等,这在世界其他文化遗址中极为罕见。值得注意的是,在殷墟的墓中,4个墓道的是王墓。导游员说,这是在喻示着“四方都归我管”。换句话说,即便是长眠地下,葬于此地的王依然坚贞不渝地坚持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依然要控制四方。
19世纪末,烟台和这里解下不解之缘
一片甲骨惊世界
钻木取火,宣告了人类作别茹毛饮血的野蛮岁月;而文字的出现,更标志着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一去不复返。甲骨文的发现,是殷墟贡献给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一个宝藏。
让我们感到格外亲切的是,这个宝藏的发现和一个烟台人息息相关。在导游员时而娓娓时而滔滔的讲述中,我们循着那些神秘的字符,感受着当年烟台人王懿荣带给整个世界的惊喜———王懿荣(1845年-1900年),字廉生,山东福山人。福山王氏为世家望族,王懿荣自幼性情笃挚,少承家学,读书过目不忘。
19世纪末期的小屯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耕耘时,经常翻掘出一些骨片,有的上面带刻痕,但没有人意识到这是前人“有意为之”,统称“龙骨”。剃头师李成第一个发现并卖给药店治疗疟疾和创伤,一斤时值六文钱。
1898年冬,山东潍县古董商范春清从安阳购得许多“龙骨”,作为珍贵药材贩卖到京师。次年,在京任国子监祭酒的金石学家王懿荣抓了一帖中药,在检认药物时惊奇地发现“龙骨”上有纹道,或像人或像兽。经仔细研究考证,系远古图象文字,多记载商代帝王之名,“始知为商代卜骨”。于是他便将店中所有“龙骨”都买了回来,“购得数千片,审定为殷商故物”。这就是彪炳中华文化史的“甲骨文大发现”。无疑,王懿荣是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
藏于地下3000多年的璀璨文明,就这样因一个烟台人的“偶然发现”,由此熠熠生辉。
在导游员的指引下,我们看到了著名的H127甲骨文堆积坑模型。这是1936年在一个窖穴里出土的,是目前殷墟发现甲骨文最多的一次,上面记载的是商人占卜的结果,以及商朝的天象、历法、家业、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会内容。这个甲骨坑被专家们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目前,殷墟共出土甲骨15万片,单字约4500个,约有1500个单字已被释读。3000多年以来,甲骨文虽经金篆隶楷等不同书写形式,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惟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广德曾说,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它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
“一片甲骨惊世界”。站立殷墟甲骨坑前,想象可以神鹜八荒,但要想用文字表达却总觉得贻笑大方。因为无论写下什么文字,溯源而上,都不过是这些龟甲兽骨上字符的流变。导游员指点我们在甲骨文碑林处辨认那些千年之前的精灵,结果,凄凄然惶惶然,终不识其所以然。也好,在这片太初文字祭坛上,膜拜、颂扬乃至妄解都是多余的,需要的只是去感受。
稀世珍品陪葬,破例厚葬宫殿区
一墓深藏巾帼名
殷墟
中珍宝无数,但更令人称奇的是,这里还厚葬着一个女子———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文武双全的女将军,但有文字记载、历史最早、地位最高的巾帼将军,当推长眠于此的妇好。
导游员介绍说,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的声名远不如司母戊大方鼎、甲骨文等来的响亮。她北讨土方,东南伐夷,战功赫赫,更兼主持祭祀仪式,深受武丁喜爱。在父系氏族社会中,遑论一个女子,即使在男人也是不世奇才。妇好去世后,武丁破例在宫殿区给她修筑了“王室墓”,并在墓坑上精筑享堂以便祭祀。
随着导游员的指引,我们顺梯而下到达复原后的墓坑。导游员介绍说,巧合的是,在3000年后主持妇好墓发掘的也是一位女性———著名的女考古学家郑振香。在这座其貌不扬的墓葬里,不同质料的随葬品居然达到了1928件,有青铜器,玉器,骨器,以及石器、象牙制品、陶器、蚌器、海螺、海贝等,简直就是一个商代文物博览会。更重要的是在出土的青铜器中,铸“妇好”铭文的有100多件。在这些铭文被辨认出之前,妇好的存在还被一些人认为是野史裨论。
在随葬品中,除了有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以外,我们还看到了壁龛里的尺骨,这是当时被殉葬的奴隶。这些尺骨共有16具人骨和6具狗殉狗。仅从这个殷代王后的墓葬,就能看到奴隶社会的缩影。在殷墟的其他墓葬中,我们也多次看到奴隶们作为祭祀的礼品和陪葬的物品,同牛、狗、马之类的动物一道,成群结队地被砍下头颅,有的甚至被活活埋掉。那些白花花的骨殖,也让我们在体会殷商文明的同时,感受着中古时代的野蛮。
“千载凄风大白旗,消沉王气草离离。行山独锁殷墟色,淇水空传卫武诗。象箸不陈林肉冷,牛酣何处酒池夷?更怜牧野兴周后,也系东方婺女思!”站在殷墟的土地上,明代诗人龚懋贤这首《过殷墟有感》不禁浮上心头。殷墟,这片充满神秘色彩、思古幽情的土地,让一个古老的朝代从传说中走出,也把我们带入了对古代文明的无限遐想之中……
发现背景:
殷墟
殷墟
是我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
殷墟
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古老的洹河水从市中缓缓流过,城市布局严谨合理。从其城市的规模、面积、宫殿的宏伟,出土文物的质量之精、之美、之奇、数量之巨、可充分证明它当时不仅是全国,而且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殷墟的发现和发掘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
殷墟
迈进“世遗”大门
北京时间7月13日15点16分,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传来消息,河南安阳殷墟“申遗”成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安阳殷墟也因此成为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之后中国的第33处世界遗产。
按照联合国宪章的有关规定,凡被联合国列入世界优秀文化遗产名录的古文化遗址、人文自然景观,不分国籍,都受到联合国成员国的保护和集体援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7月13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瓦尔立陶宛饭店讨论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国际大遗址保护委员会宣读安阳殷墟进入名录的说明,包括殷墟的基本情况,申遗的基本情况,申遗准备工作,遗产的介绍,历史,保护和管理,关于其突出的国际价值认定,关于其保护真实完整性,国际价值的评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建议。主持大会的主席提议,大会对殷墟进行讨论并表决。经过简短讨论,大会21个成员国代表一致通过,同意安阳殷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遗大会对殷墟的评语是:这里出土的15万片甲骨上,发现了目前中国文字体系最早的证据,至今仍为世界上1/4人口使用。
殷墟
申遗大事记
1961年3月:殷墟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8月:“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阳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呼吁,希望把殷墟早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1年4月:河南省启动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2002年2月:殷墟申报文本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2年6月:殷墟在第2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预备清单。
2005年2月: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递交了殷墟申报文本的补充材料。
2005年3月:殷墟博物馆的奠基暨开工仪式在殷墟博物苑举行,博物馆内主要展示殷墟出土的珍贵历史文物。
2005年9月:离开故土殷墟59年的“国之重器”司母戊大方鼎“回乡省亲”。
2005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业咨询机构对殷墟进行了实地评估。
2006年3月:根据ICOMOS的要求,我国向世界遗产中心和ICOMOS递交了殷墟项目的补充材料《关于殷墟价值、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管理的补充材料》。
2006年4月:ICOMOS世界遗产工作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殷墟价值、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管理的补充材料》,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2006年7月:在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世界遗产数量世界第三
目前,中国文物古迹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数量为33个,在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
中国的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泰山,黄山,庐山国家公园,峨眉山和乐山大佛,武夷山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明清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苏州园林,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天坛,颐和园,都江堰、青城山,龙门石窟,大足石刻,明清皇陵,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云冈石窟,高句丽,澳门历史城区,安阳殷墟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本报记者杨松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