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发展到今天,已不单纯是山水风景与旅游服务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演变为一种文化意识的竞争,文化与旅游业息息相关,文化使旅游业焕发出“新鲜”光彩,给旅游赋予了新的内涵。一场《印象刘三姐》,盘活了游客日益稀少的桂林漓江,一场《云南印象》,使得云南受到世人的向往。 一场《多彩贵州风》,让“贵州风”吹遍大江南北,引来了投资,也引来海内外游人的到访。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黄果树大瀑布下、夜郎洞景区中旅游,赏遍奇瀑秀景之余,徐霞客在这里留下的历史足迹,留给我们千千万万的传说和故事,会给我们何等的遐想和向往?在红枫湖、千户苗寨吃了苗家饭,买了苗银、蜡染衣之后,再和苗族同胞围在篝火前,唱上几首悦耳的苗歌,踩着木鼓声跳上一段动感又热情的木鼓舞,该是一种怎样的惬意?在遵义会议遗址、娄山关、乌江、赤水等地,重温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从大街小巷中寻找、追溯、感悟红色历史,又能在我们心灵深处会产生怎样的颤动?
刚刚会说话的苗族小姑娘开口就能唱飞歌;侗族学生娃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传唱最美的侗族大歌;西江苗族能工巧匠级的老阿妈,在两赛一会上手把手教同台竞技的后辈绣花、织布;在北京、广州、香港、上海等地,参加旅游形象大使和青歌赛的选手们用自己的行动,以文化的名义推介贵州旅游时,我们看到的是文化和旅游的亲密接触后产生出的巨大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