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4日傍晚,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工化处处长丁哗,像往常一样前往工地检查国防工程施工情况。
这一去,他就再也没能回来──
20时40分,他在途中突遇山洪暴发,献出了年仅39岁的生命。
忠魂融入青山大河,松涛哽咽,浪花悲泣。官兵泪飞如雨,指导国防施工的总部专家为他请功;广州军区给他追记一等功,并号召全区官兵向他学习。
一年来,丁哗生前为军事斗争准备日夜操劳的事迹,给战友们留下无尽的追思。
一本珍贵的“难题汇编”
1992年上半年,某集团军组织比武,从工程兵学院毕业不久的工兵排长丁哗一路过关斩将闯进了军区决赛,被军区评为“优秀六会参谋”。
几年之后,丁哗作为业务尖子被选调到集团军司令部工化处,领导特意安排他代表集团军参加全军陆军部队建设战略规划工兵专业课题研究。
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丁哗睁大了眼睛。“全频谱作战”、“网络中心战”、“全球信息栅格”等一些新名词让他感到陌生。为迎头赶上,丁哗先后与60多位专家教授建立起热线联系。他特意买了一个大开本的电话号码本,在每位专家的电话号码后面标注上自己请教的问题和专家的提示。时间一长,这本电话本成了一本珍贵的“难题汇编”。
翻阅丁哗生前撰写发表的103篇学术论文,其中《伊拉克战争对我军未来战场工程防护伪装的启示》、《高技术战争中摩步师组织生物武器防护行动的特点和方法》等论文的主要观点,都能在这本珍贵的“难题汇编”上找到思索的渊源。
站在新的知识和信息平台上,丁哗的紧迫感更加强烈了,他和战友们一起大胆创新,提出了“三军联合立体破障”理论。在国防大学召开的全军战术战法研讨会上,这一新理论引起较大反响。
消息传来,丁哗备受鼓舞,产生了更多的奇思妙想。几年来,他先后对某型火箭破障车的使用、多向破障法等课题进行了探索,和攻关组的同志一起研究出15项新训法、战法,被上级推广。
这些创新成果,给集团军工化部队训练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破障训练逐步实现了由传统的人工单一式静态破障向信息化、立体式动态破障跨越。
一份“刁钻”的演练方案
2001年,丁哗受军区委派,在某海训基地组织演习场地建设。
预演中,他发现模拟“蓝军”的隐蔽工事被“红军”屡屡轻松突破。“红军”尖刀连连长一语道破“天机”:我们从望远镜里都能看到工事周围有新泥和烟头,还不知道改变战法?
丁哗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只注重了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忽视了伪装。他请官兵继续“挑刺”,又一连找出了几个问题……丁哗连夜打着背包蹲到工兵营组织整改。结果,在实兵演习中,他们构筑的工事既坚固又隐蔽,成为磨砺“红军”的坚固堡垒。
丁哗意识到,现代战争形态的变化,给传统工兵提出了新课题。他到集团军机关工作后,先后参加了两个大型训练基地、100多个目标建设、12次大型演练的战场设置,每次都想方设法按照实战要求构筑。
一次演练,导演部选中某高地前的开阔地带,作为坦克装甲群冲击出发阵地。丁哗直言不讳指出了其缺陷:这一方案只考虑了“红军”快速机动的需要,却没考虑到这里更便于“蓝军”火力打击。他提交了一份更为“刁钻”的演练方案,建议将坦克装甲冲击出发阵地前移到远处的河边,把舟桥部队的课目和装甲部队的课目结合在一起演练。
果然,交战一开始,“蓝军”就侦察到“红军”的坦克群位置,并实施密集炮火压制,将正在架设的渡桥炸断。“红军”及时启用预备渡场,演练才难解难分地对抗起来。讲评中,双方指挥员都赞扬丁哗选择的这个战场给了他们斗智斗勇的空间。
一个大胆的郑重承诺
渡口的硝烟,牵引着丁哗改造传统工兵的思绪。
在集团军部队,工兵、防化都是小专业兵种。丁哗却常对处里同志说:“未来作战是一体化联合作战,小兵种也要驰骋大战场!”
近年来,大批工化新装备陆续列装,如何完成这支小兵种专业部队的变革?丁哗为此殚精竭虑。
某新型破障艇去年10月才列装部队,是按当今世界先进破障原理设计的新一代破障主战装备。外军同类装备形成战斗力,得花一年多时间。集团军党委议军会上,丁哗作出一个掷地有声的承诺:让它10个月走向“战场”。
原来,丁哗早就准备了“几手”。得知该艇即将列装的消息后,他就要求工兵团选派技术骨干赴厂家向专家请教。同时,抽人组成攻关小组,对着设计图纸和说明书熟悉新装备性能,编写出训练考核教范。为了尽快进入实弹发射训练,丁哗又提出“以战代训”的建议,让新装备到实兵演习中经受锻炼。
在高新技术密集的军事领域,新装备就是战斗力增长点。丁哗认为,如果每件新装备都能在预定时间内让部队熟练掌握,就可以实现战斗力的整体跃升。为此,他孜孜以求钻研新装备技术,终于掌握了16类近100种新装备,并指导6个工化专业部队跨入全军训练一级单位行列。
2003年4月,全军首次将某型发烟车成建制装备部队,但所使用的特种原料还没列入保障计划。丁哗不等不靠,通过各种渠道想方设法解决难题。结果,这批发烟车列装的当年,就参加了实兵演习。
一组骄人的统计数字
世界上没有一场相同的战争,军人在战场上面对的永远是全新的考题。丁哗认为,一名现代军人的能力,往往体现在创新上。
在现代侦察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军野战指挥所的隐蔽伪装还停留在传统方法上,集团军部队想了很多办法,效果都不理想。2004年,丁哗领衔承担了“集团军轻便指挥所全频段伪装”课题的攻关任务,带领战友们摸索用各种伪装隐身技术消除暴露征候的新方法。
攻关中,丁哗发现野战指挥所的自身安全与周围的车辆、发电机、电台等配套设施息息相关。为此,他带领攻关小组摸索总结出野战指挥所隐身系列战法。实兵演习中,他们伪装的野战轻便指挥所,成功地抗住了对方各种侦察手段,导演部给予高度评价。
尽管岗位在变、职务在变,但丁哗攻关创新的劲头始终没变。
——他先后革新了23项装备器材,破解了10多个重点难点攻关难题。任工兵团作训股长期间,他牵头对团主战装备某式机械化桥架设作业进行改革,作业时间缩短了10分钟,这一成果后来被新一代训练大纲所吸收。
——在军区组织的重点难点课目攻关成果汇报演示时,丁哗指导并参与设计了单兵弹药携行具。前年野外驻训期间,丁哗和某师工兵营官兵整天泡在一起,研究冲锋舟水上编组方案,为指导水上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在规定时限内取得各种毒剂在各种地形、各种气候条件下染毒征候的第一手数据,丁哗率领攻关组连续奋战一个多月,进行了16个内容的300多次识毒试验,试验取得的上千组数据无一差错,试验报告被评为全军防化学术论文一等奖。
丁哗牺牲后,处里的同志作了一个统计:他到集团军工化处工作6年,先后完成上级赋予的重点难点攻关项目17个,取得了某改进型舟桥岸上作业模拟训练器材、渡场浮桥架设图自动设计软件等技术革新成果23项。
面对这组骄人的统计数字,丁哗的战友们潸然泪下。
丁哗,一个把全部心思都扑在未来战场的真正军人。
军人,不可一日忘战
展读丁哗的事迹,他从一名工兵排长成长为一名专家、处长,始终孜孜不倦,刻苦钻研,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堪称一名牢记使命、忠于职守的优秀军人。
国家的安危存亡,人民的祸福生死,与国防、军队和战争紧紧联系在一起。国家,不可一日无军;军人,不可一日忘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与每一名军人的本职岗位紧紧联系在一起。每一名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当像丁哗那样扎扎实实做好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工作,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成为率领官兵完成各项任务的排头兵。
英雄长眠,精神不灭。让我们向丁哗学习,学习他迎难而上,忘我工作的境界;学习他真打实备,科学务实的作风;学习他渴求知识,大胆创新的精神,为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