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拥有16万在册志愿者,但有市民提出疑问
“活雷锋”身影难觅为哪般
本报记者王孝武 实习生戴蕾 通讯员梁爽
志愿者,又称“义工”,是指不要报酬、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武汉现有16万注册志愿者,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名列前茅。然而,家住汉口宝丰路的秦先生,却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秦先生说,他经常到外地出差,像深圳、杭州、大连等城市,志愿者就像做日常工作一样:有协管交通的、有指路的、有到社区送牛奶的……。相比之下,武汉的志愿者往往是在“学雷锋日”、“助残日”等特定日子,去福利院或街头做些活动。
“不是我们不想做事,可去哪里做呢?在什么岗位做呢?”小田是武汉某职业学院大二学生,刚进大学就注册成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可至今他所做的志愿服务工作,加起来不足24小时。
据了解,武汉市的志愿者,80%以上是在校学生,他们大多数也都有着和小田类似的困惑。
志愿服务为何难以常态化呢?武汉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田冰称,武汉的志愿服务活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靠组织,上级组织了,下级才有活动。
田冰分析,沿海城市志愿者服务做得好,与充足的经费保证、完善的组织机构、合理的激励机制分不开。他举例说,在深圳,当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达到一定时间,还可转为深圳户口。
令人欣慰的是,武汉已启动志愿者组织的建设行动:争取用3年时间,在全市每个社区建立一个志愿者服务站。届时,活跃在武汉街头的志愿者身影将更多。 (责任编辑:赵志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