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巴曙松
杨迈军
田 源
主持人:吴 媛 朱 瑾
嘉 宾: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杨迈军(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部主任)
田 源(中国中期集团董事长、原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
日前,美国最大的期货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宣布将于今年8月份推出人民币期货和期权产品。此前,为了争夺A股指数期货市场,新加坡交易所已将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的上市时间由原定的9月提前至8月底,与即将在上海挂牌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展开暗战。
境外“抢注”中国金融衍生品的步伐不断推进,中国的金融衍生品的定价权之争,关键在于建立自己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而期货行业的发展也关乎中国商品国际定价权的得失,应如何面对挑战,取得致胜先机,我们就此采访了三位专家。
掌握期货定价主动权
问:为什么要掌握期货定价权?
田源:中国期货投资者都有看外盘或盯外盘的习惯,中国期货交易为什么要看外盘,原因很简单,中国期货市场形成的价格还不能主导国际市场价格走势。从2003年10月以来,期货市场有一个现象,凡是中国大量进口商品,价格就大涨,如原油、铜等;凡是中国出口商品,价格就低迷,如玉米、铝等。这显然不是巧合,期货业乃至整个商界,强烈感觉到争夺商品国际定价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目前,中国已是许多商品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争夺国际定价权,具有先天优势。
目前国外已经上市交易了中国股指期货和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外资参股国内期货公司正在积极推进。世界上大宗商品和金融产品价格,都是由期货市场决定的。因此,中国必须建立与经济实力相适应的世界定价中心。
杨迈军: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中国在全球新增资源消费比例中占据了50%的份额,中国因此成为全球商品价格的“风向标”,这不仅是极佳投资机会,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风险。我们要站在全球战略高度,参与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的形成过程,掌握大宗产品定价权,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具体而言,我们应当提升那些生产量和进出口量都很大的原材料和商品的附加价值,争取在全球贸易中,建立起低买高卖的国家商业模型,改变以往低卖高买的被动局面,期货市场对这种战略的形成非常重要。
巴曙松:从国际大范围看,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已经被欧美抢得先机。这种定价权的丧失,增大了国内企业的交易成本,同时也在多种渠道上造成我国国民财富的流失。为了应对近年来国际原油、铜、黄金等资源类商品价格持续飙升,除了提高对于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之外,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国内期货市场,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套值保现功能转移市场风险,使得中国这个在许多资源上已经是事实上全球最大的资源需求国也能够掌握一定的定价权,进而使得中国的企业能够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更为主动的作用。
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问:第二届中国期货业协会会员大会期间,把定价权提升到一个国家战略高度的论点被多次提及,那么如何才能体现国家战略的高度呢?
巴曙松:把期货为代表的风险行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是许多国家规避金融风险,获得国际定价权的重要举措。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我们无从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怎样的风险,但是如果给了金融市场一定的灵活性,也就给了经济一定的灵活性,当风险来临时,就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增强灵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进金融创新,通过系列的增保和投资措施,使得风险最小化。我们应该积极增强期货市场行业灵活性,拥有足够多的管理工具和手段,进行风险管理。
杨迈军:200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稳定发展若干意见公布,第一次从国家政策角度全面强调期货市场发展。我们作为监管部门来说,要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根本目标,要为建设一个公平、具有很高效率的服务平台而努力。
田源:一个缺乏较强实力期货服务机构的期货市场,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定价中心。中国期货公司已经有了13年历史,这个行业已经走过了它的幼年期和少年期,现在正在长身体,应该给予更多支持和宽松政策环境,将其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来考虑。
做强金融衍生品市场
问:我们如何建立自己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从而参与国际定价权的竞争?
杨迈军:随着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的推出以及更多商品期货品种的上市,2006年将是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机遇年和关键年,金融期货从产生至今不过30多年,但其发展速度比商品期货快得多。期货公司有十几年非常丰富的控制风险经验,正是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所迫切需要的,希望期货公司能够借金融期货推出的东风,获得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
田源:期货市场是分为商品期货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商品期货市场远远大于金融期货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在金融市场我们看不到巨大风险,如果推出金融期货注定市场小于商品期货市场,所以,在国内资本市场没有开放情况下,国内金融期货市场风险未来风险低于商品期货市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