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达2.5亿元的《印象·丽江》分为“雪山篇”和“古城篇”两个部分。率先亮相的雪山篇选择在玉龙雪山脚下的一个占地20公顷的天然圆形剧场。整个舞台依山而建,象征着云贵高原红土的红色沙石砌成12米高、迂回艰险的“茶马古道”,观众抬头望去,玉龙雪山就在古道尽头。 在高科技的造水工程和环保水烟雾工程中,巍峨壮美的玉龙雪山呈现出云雾缭绕、瀑布激荡的视觉效果。
全长1个小时的演出分为《古道马帮》、《对酒雪山》、《天上人间》、《打跳组歌》、《鼓舞祭天》和《祈福仪式》六大部分,表现丽江这个滇西茶马古道重镇具有的少数民族特色风土人情。500名演员都是来自云南16个村庄的当地农民,他们表演了纳西族、彝族、普米族、藏族、苗族等10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和舞蹈。马鞍舞、筐舞、马帮奔驰、行酒令、鼓轮奏……肤色黝黑的演员们以最原生质朴的歌声和舞蹈,与天地自然共同构成一支交响曲。尤其当100匹骏马在雪山下绕观众飞驰,壮阔的场景引来在场观众的击节惊呼。
演出结束后,王潮歌接受了上海东方早报记者的专访,她告诉记者,由于是白天的实景演出,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无常,《印象·丽江》安排了晴天、雨天和雪天三个版本,在演员服装和跑马场景等方面都有细微变化。首演尽管中间下雨,但并没有影响到演出效果。“今后每天会演一到两场,只要能看到玉龙雪山,我们的演出就不会受到影响。”
据王潮歌透露,《印象·丽江》的古城篇还在筹备之中,他们将在丽江古城外重新再建一个古城作为实景表演的场地。而相比“雪山篇”的壮阔,“古城篇”的风格将趋向柔美,并在晚上演出,从而构成这个世界上罕见的“一整天的演出”。
《印象·丽江》是继《印象·刘三姐》之后,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三大导演再次合作的又一部实景巨作。《印象·丽江》雪山篇的最大特点就是白天演出,张艺谋说:“这是实景演出无可比拟的真实性!提到一场演出,我们往往会联想到华丽的背景,绚烂的灯光效果,典型的人物塑造,曲折的剧情设计或者是伟大的主题表现,常常会以一种‘欣赏’艺术作品或者是艺术鉴赏的眼光来看待一场演出,可是,《印象·丽江》决不是一场这样的演出,也决不能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这是一场看不见任何艺术修饰的演出,决不谄媚。如同从未长过花的土地,曝露在烈日下的岩石,被流水冲刷过的河床一般裸露而直白。”说法
“不搭布景,不用灯光”
继《印象·刘三姐》之后,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的“印象系列”在屡创演出市场奇迹的同时,也招来巨大的质疑和争议。今年5月,《印象·丽江》进行了公开试演,同样引来不少微辞。昨天,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了导演之一王潮歌。
“印象”不可能会重复
随着《印象·刘三姐》的观众坐席一加再加,从1800座渐次增加到2500座,全国各地来找张艺谋“铁三角”开发“印象系列”的旅游景点也已踏破门槛。据张艺谋说,其中光是每天游客超过百万的重要旅游景点就有12个,而随着前两部作品的先后面世,三位导演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下一个项目中去。王潮歌告诉记者,《印象·西湖》今年下半年肯定会公演,而其他几个“印象”项目也同时在进行中。
连续做了几个版本的“印象系列”演出,王潮歌觉得他们并没有重复自己。因为每一次面对的都是不一样的山水风景和人文地理。谈起《印象·刘三姐》和《印象·丽江》的不同,王潮歌说“完全不一样”,前者是漓江山水、渔家风情;后者则是巍峨雪山、原始热情。她说,“五一”试演的时候,观众问卷里也有这个问题,令她安慰的是,大多数观众的回答是“这怎么能比呢?”
“其实,每一次要做到不一样确实是很困难的。”王潮歌对此并不讳言。因为所有的“印象系列”都是讴歌生命和自然,没有故事,也没有戏剧冲突和矛盾。但王潮歌对此却显得乐此不疲:“我们不仅没有厌烦,相反却越来越对自己发生兴趣,每一次我们都会问自己,接下来,我们还能做出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关于环保
王潮歌表示,这个演出是绝对环保的,”从演出至今没有伐过当地一棵树,铲过一块地。我们的剧场也不是从头修建的,而是在当地的一个旅游设施的基础上改建的。基本上就是在原有的建筑上重新涂了颜色。除了那个沙石砌成的‘茶马古’,几乎也没有搭建任何舞台布景。而且,由于是白天演出,演出也不存在灯光。一切都是天然的。”早报记者潘妤要警惕一窝蜂地搞“印象”
尽管王潮歌并不认为他们的印象系列存在“模式”,但显然,风光各异的自然景观、体现当地文明的民俗民风表演以及“铁三角”的导演组合,这三点看起来是“印象系列”鲜明的“标签”。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印象”加入到各地的旅游景点,不少人开始担忧,这样的一哄而上的如法炮制,是不是会造成盲目投资。
曾经制作导演了近百台大型文艺晚会的上海文广集团副总裁刘文国认为,“印象系列”从总体创意而言是成功的,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但是如果全国一窝蜂地搞“印象”,显然是危险的。因为每个旅游景点都有自己特有的旅游资源和市场情况,如果没有仔细考察研究,因地制宜地开发项目,很有可能像当年全国争相学习深圳民俗园那样搞大型游乐场,最终以失败告终。他最后说:“景观演出的投资都是高达几个亿的投资,在这点上是需要向迪斯尼学习的。”早报记者潘妤“丽江的生态保护早该引起关注”
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利用自然风景区场景,对宣传当地无疑是有利的,但必须在维护其原生态的前提下进行,拍摄者和当地政府的功利主义常常会导致忽略这一点。电影《无极》拍摄破坏当地环境的事件发生后,国家建设部就发布过一个明确通知,要求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范围内进行相关活动的项目都必须报当地和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丽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周边的玉龙雪山和森林公园等也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在据说《印象·丽江》要在丽江的3000多亩土地上施工,由400人的演出队伍进行实景演出,事先必须获得这一批准。
《印象·丽江》在丽江排演引起关注,我想主要是因为《无极》破坏环境事件的影响,但事实上,丽江的生态保护早就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了,作为几度制定《丽江古城保护规划》的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成员,我对丽江有《古城保护规划》,又有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制定的城市总体规划,现实中却因为地产商的商业利益驱动而得不到严格实施的无奈由来已久。目前丽江古城和自然景观的保护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旅游业过度开发下,商店的开设改变了古建筑原来的使用方式;二、由于当地缺乏像国外保护点那样为当地人开店提供优惠、对外来人开店进行限制的政策引导,原本以纳西族人为主的店家现在一半以上已不是纳西人,本地居民大量流失,原生态渐渐消失;三、古城周围建了许多类似“官房大酒店”那样的现代高层建筑,与古城风貌极不协调;四、大量的游人和缆车的开通使玉龙雪山持续遭到破坏,雪山的体积明显在缩小。在我看来,《印象·丽江》事件作一个引子,如果能启发人们对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那才真正具有积极的意义。早报记者陈怡“印象”满天飞《印象·丽江》宣科直指张艺谋是罪人
“现在张艺谋的‘印象’满天飞,一会儿什么《印象·刘三姐》,一会儿说《印象·西湖》,一会儿又到我们那里搞什么《印象·丽江》。‘印象’满天飞,显示出张艺谋的浮躁。同时,也是一些地方政府借张艺谋的名字,搞什么‘旅游工程’,其实这是劳民伤财,破坏大自然的原生态景观!”云南丽江纳西古乐领军人物宣科前不久说,“作为一个地道的丽江人,我坚决反对张艺谋在丽江搞《印象·丽江》!那将破坏古城丽江的天然景色,张艺谋将成为丽江老百姓的千古罪人!”
“张艺谋的《印象·丽江》是在玉龙雪山下搞实景演出。丽江黑夜、白天气候温度反差大,经常刮风下雨,根本就不能演出。”
宣科透露:自从张艺谋要搞《印象·丽江》,他就坚决反对。但《印象·丽江》还是上马了!丽江3000多亩土地全给《印象·丽江》。作为总导演,张艺谋只去现场看过两次,剩下的工作都是他的助手在弄。
宣科预言:“张艺谋的《印象·丽江》将是失败的!”
《印象·西湖》并未不了了之
张艺谋去年底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在2006年奉献出另一出独具地方特色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西湖》,希望将它打造成一部能存世20年甚至更长的长效演出项目。”他认为,实景演出是一项很具诱惑力的全新艺术形式。
据称,《印象·西湖》的舞台在苏堤跨虹桥畔岳湖景区,将建设可容纳2000人的升降式观众坐席,白天降为一个亲水平台,演出时位置则向上升为观众提供坐席。
然而今年以来,关于《印象·西湖》的报道却几乎不见,一度有消息称《印象·西湖》可能结果是不了了之。负责《印象·西湖》运作的相关人士时前不久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说,目前《印象·西湖》在媒体的宣传报道已基本停止,“因为其中有不少事件需要处理”,但这位人士同时表示,《印象·西湖》的操作其实并未终止。早报记者徐文钊《印象·刘三姐》张艺谋被指挂名挣钱
《印象·刘三姐》自2004年夏启动后,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这项耗资巨大的文化项目由民营企业广西文华艺术有限公司总体策划、经营,投入资金系融资、集资方式解决。
此前有质疑称,在《印象·刘三姐》中,张艺谋仅仅作为一块“临时招牌”,他挣了他的钱,但最终演出能否回收投资,会不会成为日后当地经营者的经济负担,有些令人担忧。广西是一个并不富裕的边远地区,一下子投入这么多钱搞这种徒有其表、形式大于内容的演出,并不明智。
对于“招牌”一说,张艺谋也不否认,他在接受央视《新闻夜话》专访时坦言“就是他们拿我做招牌”。在该演出的投资上,也出现了被一再夸大的现象,最早的宣传是总投资达2亿元人民币,而张艺谋后来则说是“只花几千万元而已”。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印象·刘三姐》形式大于内容,宛如梦幻一般,确实是“假”;数百人演出,规模也很“大”;没有具体的一个刘三姐,就是“空”。这个“假大空”仅仅是糅入了张艺谋所擅长的那种视觉轰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