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地点
深度提示
时下正是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开始人生新里程的日子。但对刚刚毕业的河北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陈达来讲,内心却充满痛苦、焦灼,甚至是无奈和气愤。
一年前,患有室管膜瘤的陈达被取出了4块胸椎骨,医生称“将胸椎骨放在冰箱里冷藏。一年后再为他复位”。近一年半过去了,当他要求医生做复位手术时得到的回答是“暂时延缓”。
更令患者无法接受的是,不但这位医生此前从未做过胸椎骨复位手术,甚至连从患者身上取出的4块胸椎骨也“不知去向”。
他将医院告上了法庭。在他看来,医院手术不成功尚可理解,但不能容忍的是“专家的欺骗”。
左手撑着床,右手用力地提起两条裤管,缓缓地转身。右手一松,两腿像从空中坠下一样,重重地落在地上。而此时,右手只能紧紧地抓住床头特制的一条固定绳,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每天起床下地,陈达都要经历这样一组动作。
在陈达的床边,摆放着一张他策马前行的照片。那是两年前,陈达只身去内蒙古旅行时拍的,照片上的他健康活泼,一脸的灿烂笑容。
“现在一切都变了,只有这张照片提醒我有一个真实的过去。”陈达说,“我现在什么都不相信了,一个全国知名的医生,竟然会欺骗我。”他所说的“全国知名的医生”,指的是北京三博复兴脑科医院的石祥恩教授。
事件回放
医生承诺一年后复位冻骨
陈达今年22岁,是河北省秦皇岛市人。一个月前,他刚刚拿到河北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证书。
同学们都很羡慕他受到的“优待”——副校长郑世均亲自为他颁发了毕业证书,并嘱咐他“克服困难,做轮椅上的强者”。而只有陈达知道郑校长的真实意思——郑校长和陈达同患室管膜瘤,但校长恢复了健康,而陈达却可能终身与轮椅为伴了。
突然患病选择三博医院
2004年秋,也就是在陈达上大三的时候,一日早晨起床,他突然感觉两腿乏力。由于以前身体一直很好,陈达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只是平时加强了体育锻炼,但症状却没有好转的迹象。
春节放假回家时,在父母的坚持下,陈达到秦皇岛市海港医院进行检查。秦皇岛市海港医院核磁共振显示他的脊髓胸段有病变,怀疑是室管膜瘤,医生建议他去北京大一些的医院接受检查与治疗。
海港医院的医生告诉陈达父子,类似的手术在全国已很成熟,治愈率很高。但他们对医院和医生的选择还是很谨慎。经过多方咨询,陈达选择了北京三博复兴脑科医院。“我们打听了很多医院,最后之所以去了三博复兴脑科医院,就是因为石祥恩教授是中国神经外科的领军人物,经验丰富,医术精湛。”
手术之后双腿无法活动
石祥恩教授是北京三博复兴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神经外科首席专家。他看了陈达的核磁共振片子之后,确诊为胸椎脊髓内室管膜瘤,建议马上手术。
2005年2月22日,陈达接受了室管膜瘤切除手术。术后当天,陈达两个脚的脚趾仍然都能活动,第二天双腿膝盖就能微微抬起。脚趾可以动说明神经传导没问题,大家都对陈达的恢复充满着希望。
但从第三天起,陈达的双腿却开始不能动弹,直到2月28日上午依然如此。28日下午,石教授查房,“感觉不对劲”,让陈达去做个核磁共振检查。
由于北京三博复兴脑科医院没有核磁共振设备,经院方联系,陈达被送往解放军304医院做了核磁共振检查。
再次手术取出4块胸椎骨
“做完核磁共振检查回到三博复兴脑科医院已经是晚上8点半了。几位医生拿着我的片子在办公室商量了一会儿,一位医生跑到病房跟我说:‘别吃饭,别喝水啊!’我开始感到担心。”
“果不其然,几分钟后,几位医生一起来到我的病房,他们让我做椎板减压手术,原因是我的脊髓里面有积液,现在压迫神经,要尽快放出来,不然很危险。而要排放积液,就必须取出压迫神经的几块胸椎骨,我当时很不愿意做这个手术,因为我觉得自己的身体好,如果有积液,几天后就能恢复。而且几天之内动两次手术,从心理上我也接受不了。”
“但是石教授一直劝我:‘小伙子,积极点,把水放出来就好了,如果不放出来,是很危险的,脊髓被压迫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我当时也怕了,我就又问,那几块骨头取下来怎么办。石教授说,取出来的骨头可以放在医院的冰箱里,一年以后我再给你安上。”
“我的父亲当时也很犹豫,但在石教授作出一年后可以修复的承诺后,我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字,当晚9点,我接受了第二次手术,被取出了4块胸椎骨。后来我才得知,我的脊椎椎板被打开以后,不是有积液而是发生了极其严重的水肿。”
陈达讲述了第二次手术的前后经过。
签订协议不许患者“上告”
第二次手术后不久,陈家带来的6万元治疗费花光了。此时,“陈达脊髓的水肿还没有消退,双腿仍无知觉,除右腿膝盖可微微抬起之外,其他功能均未恢复”。而“三博复兴脑科医院多次向陈达家属催交医疗费,连平时常规药物也从十几瓶骤减到两三瓶”。
2005年3月28日,陈达父子与三博复兴脑科医院签订了一份协议书,内容如下:患者陈达因胸椎脊髓内室管膜瘤住北京三博复兴脑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因家里经济困难,尚欠医院住院费人民币35897.84元,医院出于人道角度考虑,同意免除尚欠余款。陈达及其家属(其父陈卓刚)亦表示今后不向医院提出法律和经济上的一切要求。签完协议的当天,陈达离开了三博复兴脑科医院。出院后,陈达住进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后继治疗和康复。但至今,陈达只能靠助行器勉强走100米左右,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