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7月24日讯
由西宁到银川,一路高速异常顺畅。七月塞外的清晨,比内地多了份清爽。贺兰山犹如一个巨大的屏风横在西北部,黄河如晶莹的玉带绕城而过,不远处就是沃土千里的塞外江南———河套平原。 黄河河套地区向我们展示了水墨画般的层次与色彩: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阡陌纵横,水网遍布,偶见小桥流水,楼台茅舍,恍惚中如同置身于江南水乡。满目盛开的金灿灿的油菜地,让我们着实感受了一把“天下黄河富银川”的富饶和美丽。直到那墨绿色的枸杞树,才把惊诧于塞上美景的我们扯回现实,方才意识到已进入了枸杞之乡———西夏故国。
距银川56公里就是沙湖。沙湖,北面是天水相接的湖,南面是一望无际的沙。湖水、黄沙相互依偎,相映成趣。阳光下,那黄沙柔软似绸,金光灼眼;那一湖鲜活可爱的粼粼碧波,澄于海碧于天。更有那一簇簇、一丛丛、齐刷刷、绿莹莹、齐人高的芦苇,更让这水底湖上深深浅浅的绿出来,真难说是芦苇染绿了湖水,还是湖水浸绿了芦苇。站于沙湖岸边,眼前的景致太让人陶然如醉,大家就那么呆呆地站着,若非身临其境亲眼所见,绝难相信荒凉的大漠和碧澄的湖水,竟能如此和谐相生。
我们乘大船出发,刚离岸便淹没在茂盛的芦苇丛中。沙湖的芦苇,由于鲜被侵扰而长势浓密,一堆堆汇集后便成了一道婀娜多姿的风景,微风轻佛,吹皱涟漪。芦苇飘着清香,透着灵气,更像是航海中的灯塔,为渡船标出沙湖泥沙突兀之处。
碧波之上的沙湖得到了良好的开发。飞驰的摩托艇、翱翔的滑翔机、横越沙山的索道、甚至是骑上高大的骆驼于沙中漫步,虽都带给我们一路欢歌笑语,但坐在返程的船上却发现,沙湖之美,依然是那自然形成的茂密芦苇群。偶有轻风抚过湖面,苇叶随之发出“沙沙”声,芦苇那纤纤腰杆犹如弹簧般韧性极佳,顺势倾倒一片,霎时又回到原位,好似在刻意保持那一如往昔的美姿,随后又恢复长长的寂静。远眺之下,湖水、芦苇与天相接。偶有片片小船滑过,偶有白鸥扑腾起落,恰如一幅墨韵淋漓的中国写意画。此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虑,也在瞬间消溶在这一湖碧玉的惬意中。
去西夏王陵的途中,车队偶经位于银川市郊的西部影视城。香港著名喜剧明星周星驰的成名作《大话西游》便是在此出炉的,自此不仅周星驰的演艺事业一片坦途,西部影视城也名噪国内。而该处原本不过是明朝的两个囤兵古堡废墟,后经过商业开发才有了今日的繁荣。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大家不由感叹银川人商业开发的细致与用心,恰如影视城展厅门口的那副对联所说:一片荒凉有文化妆点变瑰宝,两座废墟经艺术加工成奇观。
西夏王陵位于银川西郊35公里的贺兰山下,这里有九座王陵和大量的陪葬墓,占地东西五公里,南北十公里。陵区蓝天明净,群山环抱,视野开阔。用黄土夯筑成的陵台呈菱形,高大似山,挺拔如塔。虽经千年风霜及蒙古军队的大肆践踏,至今陵台依旧巍然屹立。传说当年蒙古军队的进攻把覆盖陵台的外衣———琉璃瓦破坏殆尽,地面的殿宇建筑尽毁,碑刻、石像被打碎埋入地下。现残留着的鹊台、角楼、神墙已是面目全非了。但出土的雕龙石柱、石刻螭首、莲花柱础、琉璃鸱吻以及西夏文字残碑,样样做工精细、工艺水平高超,借此可以推断当年西夏王陵的宏伟规模和非凡气概。西夏王陵是座令人神往的历史文化宝库,中外学者视此为中华国宝,誉为“东方金字塔”。
说来却奇怪,西夏的历史却扑朔迷离。元代只修了宋、辽、金史,唯独不修西夏史。连集中国古代史之大成的巨著《二十四史》也独缺西夏史。有传说,成吉思汗因中西夏军队毒箭身亡,因此他立遗嘱:要彻底消灭西夏王国,以泄心头之恨。此时银川城内西夏王都又发生了地震,瘟疫流行,弹尽粮绝。成吉思汗去世三天后,不知这个重大秘密的西夏国王率部前去投降。谁知蒙古军队立即遵旨屠城,皇族无一幸免,连王陵也被毁坏,大量的西夏典籍及文物随之湮灭,从此这个强劲的民族从历史上掠过,飞得无影无踪。西夏文化突然间灰飞烟灭成为千古之谜,留下来的只是一些历史遗迹或遗物,零落于荒烟蔓草之间,诉说着它们过去的繁荣。真是“不堪回首当年事,眼底沧桑尽劫灰”。
西夏王陵在历史长河中独自冷冷清清地守着荒凉的岁月。傍晚的夕阳斜照在苍茫凄楚的陵台上,雁过长空,晚来风急,似乎在向苍天、向大地、向人世诉说着那段久远神秘的历史。
·本报记者 杨诗星22日凌晨2时写于银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