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23日讯 (实习生 黄超 记者 刘鑫) “大闹青岛沿海的海星全部来自青岛海域。”今天下午,记者在小麦岛、石老人和沙子口采访时了解到,蛙人在近海探寻出大量个头较大的海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专家分析认为,这些入侵海星全部来自青岛海域,主要原因是内海食物链遭到破坏,海星才集体到海边寻找食物,他们将在近日到现场查看并抓紧找出解决办法。 “我们要在三个地方同时下海探寻海星!”今天上午10时许,3名蛙人代先生、王先生、韩先生在小麦岛、石老人、沙子口3个不同的海域同时展开了探寻海星的行动。
“找到海星了!数量非常大。”今天上午10时40分,在小麦岛鲍鱼养殖场附近下海的代先生第一个浮出水面,他告诉记者,在海底的礁石上面,海星一眼望不到边。为了测出海星离鲍鱼池的距离,代先生继续下海向深海游去。不一会儿,在石老人海域、沙子口海域的养殖池边旁相继传来找到海星的消息,而且数量巨大,数不胜数。
“向前没有海星了!”11时30分,代先生第二次浮出水面,手里抓着一大把个头很大的海星。他告诉记者,前后两次他大约探寻了120米左右,发现向前已是沙滩,海星的数量开始减少。随后,王先生和韩先生告诉记者,海星“老窝”距离养殖场都是百余米,在这个区域里,大量的海星依附在海底的礁石上,而且个头比黄岛的大。
“这些海星大部分是渔船从远海拖到近海的!”记者在小麦岛海域采访时,鲍鱼养殖户陈先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告诉记者,每年的6月中旬到8月底是禁渔期,但有些渔民违反规定进行捕捞,有的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在深海进行捕捞,把大鱼、小鱼、小虾、海星等一起捕捞上船,然后放在船舱里运送到岸边再进行筛选,把一些值钱的海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卖,不值钱的海星就被其顺手扔到了海边。这些海星就开始在海边繁殖,慢慢地海边海星就多了起来。
这些海星到底是怎么来的?渔民的推测对还是不对?今天上午,记者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咨询有关专家。海洋研究所的张国范主任认为,海星一般不喜欢在浅水内生存,前些年深海养殖没有清理时,海星都聚集在深海。近年来,深海水产养殖实施清理,破坏了海星的食物链,导致了海星缺少食物,而近海养殖业却逐渐形成规模。为了寻找食物,海星开始集体向近海迁移,并逐渐泛滥成灾。
“这些海星都来自青岛海域。”张主任告诉记者,这几天他们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捡来海星,并进行了鉴定,从形状和颜色上看,这些海星都本地海星,并不是外海入侵的海星,请渔民不要惊慌。
“必须早点将近海海星清除掉,否则后患无穷。”张国范主任告诉记者,在现在这个季节,海星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在海水里的活动范围非常大,如果不早日将海星清理掉,近海养殖的贝类生物多数会成为海星的“美餐”。
“海星这东西繁殖和生存能力非常强。”张主任说,夏季也是海星的繁殖高峰期,海星的爪内全是卵,能一下子投放出几万到数十万个卵子。因为海星生长的速度非常快,当年的卵子就能够长成海星,并且对贝类生物产生威胁。
“海星是一种杂食动物,什么东西都吃。”张主任解释说,海里生长的海带、海菠菜、死鱼虾等生物都是海星的美食,但是海星最喜欢吃的食物还是肉类,海内如果出现了海星所需的肉类生物,它们就开始挑食,所以贝类生物便成了海星的主要攻击目标。“一个海星一天能够吃掉10个扇贝,这个数量非常惊人。”张主任说。
如何能将海星驱逐出去或者清除?张主任说,因为海星的经济价值不大,他们也很少对其进行研究,目前海洋部门还没有具体的解决办法。张主任告诉记者,他们这几天也正在组织相关专家深入研究如何诱捕海星。近日他们将组织相关专家到海边进行现场研究,抓紧找出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