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军区教导大队大队长刘军,是一位有着25年党龄、27年军龄的铁骨汉子,5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表彰为先进个人。1999年担任省军区教导大队大队长以来,尽职尽责,敢于创新,大胆实践,使大队的全面建设跃上了新台阶。 大队先后被国家人口计生委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被成都军区评为“菜篮子工程先进单位”,被省军区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军事训练先进单位”、“人才培养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刘军也因此被战友们誉为“军营里的实干家。”
刘军看准了的事,一定要去做,而且要做好。按照大队党委提出的“建设一流教导队”的思路,为加快大队营区营院建设,他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主动向上级请示报告,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对破旧营房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分步实施,该拆的拆,该重建的重建。经过几年的努力,大队营区营院面貌焕然一新。
如何使大队信息化建设与部队同步进行、协调发展。刘军认为,人才培养是关键,先进设备是基础。大队在人才培养上舍得投入、舍得花钱,每年都要拿出10万元专项经费,选送部分优秀教员到军地院校深造,并请军地专家到大队作辅导,提高教员教学能力,推动了大队教员队伍建设。目前,大队所有干部全部达到国家二级以上计算机水平,100%的干部达到大学本科学历,21%的干部获得研究生学历。大队还挤出资金40余万元建起了“三级网络”,开通了局域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无纸化,教学手段网络化、远程化,部队管理智能化、科学化。
2003年,为积极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做好城市防空袭军事斗争准备,省政府、省军区决定在教导大队建设防空兵训练中心,刘军从设计立项、方案报批、组织施工等各个环节精心把握,确保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心引进了一套价值数百万元的高炮群(团、营)指挥网和红缨某型导弹模拟系统等先进设备。引进的设备科技含量高、操作程序复杂,需要人才作支撑。刘军下定决心,不等不靠,成立新装备课题攻关小组,一边立足自身条件开展岗位培训,一边带领课题小组进行技术攻关,他成天泡在电脑上和新装备上,不分白天黑夜反复对照试作。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每个教员都能熟练操作新装备。在全省首次防空兵骨干集训时,他带头为集训人员授课,受到省军区首长机关和参训同志的好评。
大队地处城郊偏僻山村。近年来由于城市扩建,驻地附近的地下水不断下落,加上未经净化的工业污水排放,官兵们吃水用水日益困难。他带领官兵翻山越岭寻找水源,现场取样化验水质。经过2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一条长12公里的引水管道架设到了部队,官兵们喝上了甘甜的山泉水。
刘军是从大队训练处长的岗位提升到大队长位置的。当时,大队营房还是四五十年代修建的砖木结构房,办公、教学设施极其简陋,没有独立的营院,军民合用一条通道,人、车、牲畜混行,营区也不封闭。如何改貌换容,是他上任后急需办的第一件事。
1999年底,大队筹措资金300多万元,开工修建大队办公楼和两栋学员中队宿舍楼。为了节约经费,刘军带领大队官兵与施工队一道挖运土石,挑砖抬水泥。几个月下来,他的脸黑了,身体瘦了,回到家里,儿子给他取了个绰号:“非洲爸爸”。
接着,大队又陆续修建了营区围墙、大门、卫生所、机关食堂、澡堂和综合训练场等,官兵们训练、工作、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营区实现了全封闭式管理,使营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2002年被贵阳市政府评为“园林式单位”。
加快大队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技术力量不足、经费不足等困难。刘军抓住给地方大学搞军训的有利条件,借用地方大学教育资源,请专家教授为大队培养信息化人才。贵州大学免费为大队培养了4名计算机网络骨干。他还积极向上级机关和共建单位争取协调,在短时间内筹措资金40多万元,购买了30台电脑,引进教学、办公等设备,建起了“三网四系统”,使其成为一个集指挥、教学、远程监控、决策支持和自动化办公于一体的综合网络系统。
作者:邹书强 饶曾明 赵钦高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