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芬有一对用来镶在袖子上的刺绣,整整绣了36年。
平坝县十字乡摆捞村的苗族居民有一个风俗:女子在出嫁之前要自己做好婚礼时候穿戴的头巾、衣服、围腰、裙子、绣花鞋,做得越精致,证明女子越能干。
杨正芬10岁跟随母亲学刺绣,15岁开始做嫁衣。嵌有艳丽蝴蝶的围腰、蓝底白花的百褶裙,心灵手巧的她很快就做完了,精良的手工让姐妹们羡慕不已。
让杨正芬为难的是两只袖花:“绣袖花是最费时间和精力的,袖子上的布非常细,要在上面绣好完整的图案很不容易。”她宁愿赶不上嫁人的时间,也不肯粗制滥造。
22岁那年,杨正芬还没来得及将袖花绣好并缝在袖子上,就出阁了。嫁到婆家,杨正芬发现,大嫂龙天珍、二嫂汪学芬原来也都是刺绣高手,她就跟着两个嫂子蜡染、刺绣,做衣服,却一直没再碰那对未完成的袖花。
前几年,村里突然来了几个英国游客,他们对刺绣非常感兴趣,其中一个人还提出要买杨正芬小时候所穿的一件上衣。
“那件衣服是我母亲做的,被穿得又破又旧,领口和袖口都磨烂了,我大起胆子喊价350元,客人马上就付钱买走了。”杨正芬当时觉得很奇怪,这样的事情接触多了,她渐渐明白,原来她们平日做的针线活是可以卖钱的。
于是她和嫂子时常做一些刺绣品来卖,一块花帕能卖上百元,一套衣服可以卖上千元,为家里增加了不少收入。
但箱子里的袖花仍然是杨正芬心中最大的遗憾。今年,孝顺的大女儿翻出这对刺绣,一针一线完成后,缝在杨正芬当年出嫁的衣服上。
7月13日,已经51岁的杨正芬再次穿上这套嫁衣参加“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安顺地区复赛,她的袖花故事和刺绣绝活,使她成为现场受人瞩目的选手之一。
作者:王璐瑶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