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都,2006年6月10日
这是金沙遗址考古发掘现场(6月10日摄)。从10日开始的成都金沙遗址考古发掘再获重大发现。当天已出土了13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商代石磬、肩扛象牙跪坐人像图案的玉璋、鸟首鱼身纹金带等。新华社记者苑坚摄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24日电(记者李惠子勿日汗)近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研究所所长姜中光在内蒙古考察时表示,编制“遗址保护规划”,已成为中国保护文物古迹的“必须之举”。
姜中光与中国文物研究所专家共同编制的《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规划》于今年年初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审批。此《规划》有20年法律效力,为“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确定了47平方公里的保护范围,以及更大范围的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影响区(即国际上的“环境缓冲区”),并规定遗址保护范围内不能建现代化设施,牧民此前也在政府的资助下迁出了保护范围。
“就‘本体’论‘本体’的遗址保护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遗址保护必须考虑遗址周边的环境维护,并抑制旅游发展对遗址的伤害。”姜中光说。
目前,中国很多重要古迹都拥有“遗址保护规划”,规划一般涉及科研教育、道路交通、生态环境、景观规划等多个领域,并制定严格而系统的保护措施,包括在保护范围边界设立永久性界桩,建立遗址的各类文献档案资料,实行对遗址点本体及保护范围的观察监测制度,以及消除周边地区厂矿、铁路对遗址的不良影响等。
与重要古迹相比,历史名城的遗址保护规划却严重滞后。据统计,在全国138项大型古代城市遗址中,只有16项城市遗址有保护规划,占总数的11.6%。“古城的遗址保护规划要融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姜中光说。
目前中国已有包括古迹遗址在内的不可移动文物40余万处,其中近7万处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