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孩子反锁家中最安全 事实:半数意外伤害发生在家中
儿童坠楼,连着两起
暑期放假,双职工孩子在家无人看管,父母担心孩子外出贪玩,将其反锁在家;儿童因顽皮好奇,更不忍被反锁的压抑情绪,不惜冒险攀爬门窗,结果不慎坠楼……
暑假还未过半,记者从市儿童医院了解到,最近已经连续接到两起这类儿童意外坠楼事件。
■回放 4岁女童两楼坠下
“我原本以为,将女儿反锁在家里,最安全了。可我怎么也没想到,她竟然会爬上窗台,想逃出家门。”毛毛(化名)的妈妈伤心地哭诉。
原来,毛毛的父母都是外地来沪的打工者。暑期里,因为家中没有老人看管,他们只能把4岁的女儿一个人留在家里。未料,毛毛因为想和弄堂里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但自己又开不了门,情急之下,就冒险从窗台上翻出去,结果不慎失足跌落。
幸好,毛毛家住2楼。坠楼后经医生检查,除了有轻微的颅内出血外,并无生命危险。
■调查 暑期托管成“老大难”
“不少家长简单地以为,只要把门反锁了,孩子一个人在家就安全了。”市儿童医院急诊中心主任滕国良教授告诉记者,“今年暑期,医院急救中心已经收治了不少因被父母反锁家中而遭受意外伤害的孩子。伤害的发生,一方面是因为孩子贪玩,另一方面他们更不能忍受被锁的压抑情绪。由于儿童对攀爬的高度预测、危险程度等估计能力相对较差,很容易造成意外坠楼事件发生。”
暑期里因为孩子无人托管,已成为不少家庭的一块心病。而简直、方便、行之有效地将孩子反锁家中,以避免他们随意外出贪玩,成为部分父母选择的方法之一。
“我儿子9月将上小学。现在放假了,我每天都提心吊胆,担心他在家里出事。”涛涛妈妈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将儿子反锁在家中,也是不得已的办法。一则担心他到网吧玩游戏、染上‘网瘾’;二则更不放心他独自外出游玩,轧坏道……”
■点评 预防到位,意外完全可以避免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师陈默告诉记者:“如果家长将孩子反锁在家中,孩子在心理上会产生负面感觉。他会感到,自己的需要被家长忽视了。如果长期被反锁的话,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对将来人格的成长也有害无益。”
同时,陈默还指出,在国外社区体制非常完善。一到暑假,便会组织孩子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并将记录反馈到学校,作为考核。但在国内,目前这个“概念”还相对薄弱。他呼吁,社区应对儿童暑期活动进行干预,重视并担负起这方面的责任。
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在烫伤、跌落、跌倒和溺水等九大类常见儿童意外伤害中,其中跌落占到一半左右(48%),而52%的儿童意外伤害又发生在家庭中。儿童医学中心季庆英认为,只要对家庭环境进行事先防范、教授孩子明白为何要预防意外、父母掌握相关急救方法,1/3的儿童意外伤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专家观点 □李胜南
防范,从细处做起
市妇联儿童和家庭工作部副部长陈建军表示,家里的意外伤害,很大程度上要靠家长自身来防范。市妇联曾在2005年做过一个立法提案,内容是关于《防止本市家庭的儿童忽视》,建议参考国外12岁以下的孩子不能单独在家的规定。暑假期间,如果社区能够利用现有条件,成立暑假班,把上班族的孩子组织到一起学习和游戏,并派专人监管,孩子的暑期安全将更有保证。
建议设立危险体验馆
陈建军表示,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风险防范和自救意识。今年上半年,市妇联提出《有关建立市民安全体验馆》的提案。陈部长介绍,在韩国、日本,几乎每个区就有一个体验馆,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体验潜在危险,学习紧急避险。如果家长只是说,电危险,火危险,不要碰,孩子并不能明了,但如果亲身经历了模拟的触电、火灾、烟雾等情境,这样,孩子就知道什么是危险,也会学着保护自己。
产品开发加强风险防范
对于日常生活防范风险的细节,陈建军介绍说,国外有些很细致的风险防范产品,如为防止孩子磕碰在桌子角上,专门有包住桌角的套子,甚至对于插线板余下的空洞,都有专门的东西填塞,以防孩子把手伸进去。不过,在这类产品开发方面,我国厂家的思路还不够灵活。
意外伤害,并不都是意外
华师大社会学系副主任蒋逸民教授表示,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尤其是发生在公共场所的意外伤害,反映的是社会管理的问题。
以保护最弱者为标准
儿童是风险防范能力最差的群体,孩子的意外伤害,是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把潜在危险暴露出来。所以,社会管理的标准应根据最弱者来设定。建了亲水平台,竖了警告牌,并不是管理到位;真正的到位,是当初设计时就把风险降到最低,栏杆间距孩子钻不过去,甚至智障者也不会掉下水去。
管理需注重技术性蒋逸民教授表示,很多危险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为了怕人溺水就填掉河浜,但设施和管理应该是完善的。这种完善和细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比如,游泳池里设了救生员,但他能否照顾到整个游泳池?营救的时间是多少,孩子溺水之后,能否撑到救生员过来救他?这是技术操作层面的考虑,也是进一步细化标准。规则不是空的,真的能够达到社会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晚报记者 许沁 实习生 龚令燕报道 (责任编辑:宛振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