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服刑人员正从事公益劳动
服刑人员口服心服
烈日当头,明晃晃的太阳将肖刚黝黑的皮肤晒得铮亮,晶莹的汗珠从开始出现皱纹的额头上不断地滴落。他卖力地擦拭着街边果皮箱,嘴角挂着盈盈笑意。
肖刚(化名)是房山区后朱各庄的一名老实本分的农民,3年前因为土地纠纷,失去生活来源的他,几次服农药自杀未果,遂找到土地的承包方,双方发生了一些口角,他一时冲动竟将随身携带的10公升汽油往自己身上浇,企图自焚,幸而被及时制止才避免了悲剧的上演。肖刚也为他的过激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纵火未遂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缓期3年执行,鉴于其是初犯,且没有严重后果,老实的肖刚被遣送回社区接受劳动改造,以免在监狱中沾染上恶习。
这是房山区进行社区矫正的一个典型实例。
肖刚刚被送往房山区城关司法所的时候,由于不懂法,认为自己冤枉,情绪相当抵触。司法所所长张建林了解到其家庭的具体困难后,四处奔走,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帮他承包到土地。朴实的肖刚说到这里眼睛红了。
从那以后,肖刚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积极配合司法所接受教育,主动进行劳动改造,还开始翻阅法律书籍,查阅相关法律知识。现在的肖刚和妻子开了一爿小杂货店,收入虽然不高,倒也足以养家糊口。他更是积极劳动,不仅主动按时完成规定的义务劳动,还经常热心为村里做一些公益劳动。村里的公用厕所离马路太近,很不方便,肖刚自己掏出1000多元钱,用了半个月工夫将厕所改迁,并时常过去打扫。
3年过去了,肖刚即将解除矫正。谈到这3年的社区矫正经历,肖刚不由得感慨道:“现在做任何事之前,我就要先想触不触犯法律。”
“等解除了矫正以后,我一定常来司法所,这里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体会到了政府的温暖,已经培养出感情来了。”他憨厚地笑着。
社区矫正前景可观
7月14日上午,北京市房山区昊天宾馆11层会议室里热闹非凡。
“由于参加社区矫正工作的志愿者是无偿服务,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证志愿者的积极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我建议成立社会志愿者协会……”
“考虑到周围居民的心理,是否能考虑异地矫正?”
……
这里正在举行房山区社区矫正工作研讨会。
尽管成绩可观,但是作为新生事物,社区矫正在发展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研讨会上,中国农工民主党房山区总支部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我区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的调查报告。报告列出了房山区社区矫正工作中遇到的种种亟待解决的困难,诸如人力资源匮乏、硬件建设、对志愿者的激励机制、对服刑人员的救助和安置措施以及各相关单位间的协作机制等。
北京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均派出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对房山区社区矫正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同时也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议。
激活一颗颗失落的心
在房山区接受社区矫正的服刑人员中,有不少属于“三无人员”,即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经济来源。他们被遣返回社区进行改造的同时,其生活来源及衣食住宿都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王贵(化名)今年已经80多岁了,20年前,并未成家的他因犯强奸罪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在房山区开始试点社区矫正后,考虑到年事已高,王贵被送回其所在社区进行改造。但此时的王贵既没有住房,也没有任何亲戚可以投靠。
正当白发苍苍的他准备讨饭度过余生的时候,房山区长沟镇司法所所长吴玉葛了解到这一情况,于是四处打听联系,终于找到与王贵素未谋面的远房亲戚,劝说他们能在经济上帮助老人。当王贵步履蹒跚地走出监狱时,吴所长带着工作人员和王贵的远房亲戚把他接到为他安排的住处。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老泪纵横:“没想到还能有整洁的房子和干净的床等着我啊……”
据房山区阳光社区矫正服务中心主任隗和宁透露,像王贵这样的服刑人员还有很多,有的社区服刑人员寒冬腊月没有足够过冬的棉衣,有的因为没有低保,过年连吃饺子的钱都没有。
隗和宁表示,尽管房山在社区矫正中创下了许多第一,但不能仅仅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我们面临的问题还十分严峻,我们始终在摸索着前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