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记者 夏帆
2003年7月,一场文化体制改革的破冰之旅在我市启动。
三年来,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中宣部、中央文改办的正确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充分借鉴各地经验,紧密结合重庆实际,紧紧围绕理顺宏观管理体制、健全微观运行机制和培育文化市场三个方面,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为我市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到2003年底,我市完成了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搭建工作班子。在学习中央有关文件领会精神的同时,结合重庆实际,拟定了改革总体方案,并召开全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进行思想发动和工作部署。
2004年我市文改进入第二阶段,紧紧围绕理顺宏观管理体制、健全微观运行机制、培育文化市场三个层面,全面抓好十项工作。
去年,是文改的第三阶段,攻坚克难。主要是围绕重点难点,坚持改革发展相结合,抓好“十项工作”,实现“五个延伸”。
经过三个阶段的不懈努力,我市初步建立了由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文化企事业单位依法自主运营的宏观管理体制;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在逐步健全;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文化市场主体开始形成;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不断优化;体现宣传文化特点、支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体系初步配套。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公益性革命纪念馆、出版发行等方面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得到李长春、刘云山等中央领导以及中央宣传部等中央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试点期间,我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实现政事、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实现政资分开;全面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从体制上解决多头执法、交叉执法的问题;按照宣传和经营“两分开”的要求,稳妥推进新闻单位改革,努力实现“两加强”;组建“红岩联线”,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革命文化事业的新路子;探索文艺院团改革的合适路径,推进重庆市歌舞团整体转制改革试点;以转企改制为核心,推进出版发行企事业单位改革;编制全市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全市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之年。我市的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下,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向面上推开,向纵深拓展,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具体来说,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结合我市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充分发挥重庆市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加强理论研究;以艺术院团为重点,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以基层文化建设为重点,推进区县(自治县、市)文化体制改革;以加强监管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机制;以建立综合执法长效运行机制为重点,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以积极打造市场主体为重点,推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形成;以理顺关系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要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从转变观念上下工夫,认真抓好改革配套政策的贯彻落实,推进重点难点工作,即专业艺术院团的改革、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吸引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和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4个方面。
文化体制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任重而道远。
来源: 华龙网 2006-07-25 07:08 编辑: 维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