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地区的业余天文学家蔡元生、吕科智,于7月18日使用他们自己设在垦丁星星村天文台的40厘米望远镜,在星系PGC70011附近发现了一颗亮度为16.1星等的II型超新星。20日,CBET580确认了他们的发现,并授予了编号2006ds。 这是我国首颗由业余人士发现的超新星。
蔡元生、吕科智于2006年1月起,在他们自己的垦丁星星村天文台进行超新星的搜索工作,至今为止已有数次和真正发现擦肩而过。
据了解,超新星的爆发现象好像太空中的“昙花一现”。在秩序井然的星座之间,有时会突然出现一颗异常明亮的外来客,甚至在白天也能见到。但是好景不长,不过几个月,它又渐渐暗下来,最终悄然逝去,音讯全无。在我国古代曾经形象地称它为“客星”。
超新星并不是新出生的星,恰恰是垂死的恒星的辉煌“葬礼”。一些大质量的恒星,内部引力极强,当内部燃料耗尽燃烧停止时,星球不是慢慢地收缩,而是突然地坍缩。坍缩所引起的内部压力是如此地巨大,以至球壳无力承受而发生爆炸,就像突然猛力挤压一个气球所发生的情况一样。剧烈的爆发犹如一颗超级原子弹爆炸一样,恒星向外放射出极大的能量,闪耀出异常明亮的光芒。于是,一颗本来很暗或根本看不见的恒星,亮度会一下子提高十七个星等以上,成为一颗亮星,这就是超新星。
超新星爆炸,是目前我们所知的恒星世界里最为猛烈的爆发现象。据计算,一颗超新星爆发时发出的光,相当于1千万至1百亿个太阳的光。在银河系里,目前已知的超新星爆炸只有很少几次。最著名的是发生于1006年、1054年、1572年和1604年的超新星,平均300年出现一次。如果把河外星系里发现的超新星计算在内,到1978年为止,已发现的超新星有491颗。一颗垂死的恒星经过超新星爆发后,就彻底解体了,大部分物质化为一股云烟和许多碎片,飘散到太空中,剩下的物质则迅速坍缩为很小的中子星或黑洞。(马伟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