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导致人均寿命短 三倍工钱也不愿加班
老挝人过得挺知足
本报赴老挝特派记者 刘歌 任建民
老挝和中国是山水相连的邻邦,这是大部分中国人都知道的常识。然而,或许是因为老挝国家太小的缘故,现在很少有中国人把关注的目光投在这片宁静平和的土地上,尤其对它的最新变化了解更少。面积仅有2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的老挝在经历了多年的闭关自守和经济停滞之后,于1986年走上了改革之路。 虽然老挝仍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但20年的改革还是带来了各种新的变化。前不久,记者从泰国赴老挝采访,感受这个古老小国的现代脉搏。
路况不好,名车很多
进入老挝的第一站,是首都万象瓦岱机场。这是一座崭新的现代化机场,虽然只有一条跑道、一个行李传送带,但机场设施“五脏俱全”,电梯、电子指示牌等都有。
万象市区离机场只有2公里,这个只有60多万人口的小城,路不宽,楼不高,但车的整体档次甚至比北京还要高,各国名车随处可见。据当地人介绍,这几年车辆明显增多,在上下班高峰,甚至开始出现堵车的迹象。走在大街上的行人衣着整洁,步态从容。年轻的姑娘一手撑伞骑着摩托车,使人不能不惊叹她们高超的驾驶技术。
夕阳落脚在高耸的塔尖上,层层叠叠的庙宇屋檐在落日金色余晖里熠熠生辉。不远处,一群孩子快乐地奔跑着,放风筝、踢足球;僧人们刚刚下课,三三两两走出寺院,带着微笑,从他们身边安静地穿行而过……这是记者在被誉为老挝国宝的塔銮寺旁看到的画面,在这里,让人感到不同于现代都市节奏的、难得的闲适与悠闲。晚上,湄公酒店歌舞厅却是另一番景象,那里音乐震天,墙皮跟着颤动。打电话到前台,服务生安慰记者说:没事的,到12点就会停。
万象的物价之高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不论是吃饭、交通还是住宿,价格都比曼谷高出很多。中国使馆购买日常用品,都要跑到湄公河对面的泰国去。街头没有出租车,只有三轮“摩的”,坐一次至少1美元。如果要用汽车必须找宾馆或出租公司提前预订,半天起租,一天8个小时要40美元,超时再加钱。我们住的酒店对面是新加坡管理的高档公寓,租金每个月至少3000美元。五星级的月亮岛皇宫酒店坐落在湄公河边,每天要价100美元,而且这还不是最高的。
“豪华宾馆”只有8间客房
老挝至今还没有一条铁路,去各省办事,要么坐飞机,要么乘汽车。偏远山区许多人还把大象作为交通运输工具。记者要去离万象800多公里的南塔省采访,就选择了乘坐飞机。当地人说,坐汽车要走一天一夜。万象到南塔每周有4个航班,飞机是中国上世纪80年代制造的运—12,只有17个座位,没有洗手间,也不对号入座。经过1个来小时的颠簸,飞机喷着黑烟在南塔着陆。
在老挝的16个省之中,南塔是较为贫困的省份之一。全省不过十几万人口,省城就有三万多。虽说是一个省城,但只有两三条街道。路两边的房子,反差很大,既有破旧不堪的茅草房,也有白墙红顶的小洋楼。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个小镇至少有几十家千万富翁。从地理上讲,这里是金三角的一部分,不排除有人在毒品交易中掘得了第一桶金。
我们被安排住在当地最豪华的宾馆。这家只有8间客房的宾馆是一对中国夫妇承包的,它有一个中国名字——金竹宾馆。店老板谭绍亮不无得意地告诉我们:“整个南塔省城只有19间带空调的客房,我这里有8间,规模最大。来了重要的客人,全住这里。”
南塔最气派的建筑要数省人民医院了,前后好几栋两层的楼。记者进去看了看,医疗设备也很先进,电视、电脑、空调样样俱全。只是病房里的病人衣衫褴褛。一间病房里8到10张病床,中间只用半人高的水泥板隔开。陪护的家属蹲在地上,用手抓着吃自己带来的饭。老挝的公办学校不收学费,医疗也近乎免费。一般人去看病只收少许医药费,如果住院,不光不要住院费,每天还会补贴一点伙食费。
消除贫困是重中之重
金竹宾馆雇了一个40多岁的女工,总是低着头干活,身材很瘦弱。店里的人告诉记者,她的丈夫两年前去世,就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住在离宾馆不远的街边上。两间木板和茅草搭成的房子里空无一物,一家人都睡在地上。吃饭时,全家席地而坐,手抓着糯米沾点野山椒或盐巴就是一餐饭了。这是典型的老挝百姓的生活。由于贫困,老挝人均寿命还不到60岁。
“消除贫困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老挝政府新闻发言人、外交部新闻司司长荣·占他琅西告诉记者。老挝实行革新开放20年,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从203美元提升到2005年的438美元,年平均增长率6%。但由于基础太低,人民生活水平还是普遍不高。
谭绍亮说,他每月给那位女工开30万基普(合人民币240元)的工资,“比警察收入还高”。因为,一般老挝公务员月收入约合人民币200元,县长500—600元,省长和部长不过800元。不过,由于收“红包”比较普遍,很多公务员们的生活都很富裕。不少人住洋楼、开名车,家中电器设施一应俱全,有的还把子女送到国外留学。
可能是佛教盛行的缘故,普通老挝人都很知足。老挝的治安非常好,云南路桥公司的小罗介绍说,在南塔施工,车辆放在路边从来不用锁。在这儿施工两年,从没看见当地人吵架。生活在万象的老挝人尽管要按时上班,但从不肯加班,即使给3倍的工钱也不干。云南路桥公司在南塔省筑路,当地工人要求按天结算工资,干几天拿到一点钱就去喝酒,没钱了再来干活。看到中国来的工人天天加班,当地人很不理解地说:“看你们中国人真不容易,活得太累了!”
革新开放大力吸引外援
记者看到,老挝人聊天时很随便,谈到领导人也不会放低声音。电视卫星天线可以随便安装。虽然国内只有几份党报,但可以订阅外国的报纸。从曼谷飞往万象的航班上,每个人都会得到一张落地签证的申请表,这些都表明了老挝现政府对外开放的积极姿态。
老挝的开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975年解放时(老挝人习惯称废除君主制、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为解放),老挝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当时几乎所有的富人都带着财富仓促出走,老挝经济元气大伤。1986年,老挝确立了革新开放的方针,在外交政策上,不再向苏联和越南一边倒。中国驻老挝大使馆研究室主任赵成钢认为,老挝自己在弱化意识形态、强调务实外交。其外交政策主要有以下三个层次:一是与越南和中国发展传统友好关系;二是立足于周边国家,发展与东盟内部各国的合作关系;三是进一步发展与世界各国以及国际组织的关系,争取更多的援助和支持。
革新开放让老挝获得了许多好处。现代化的机场、医院、公路、桥梁等几乎都是外国援助的。据统计,老挝是亚洲接受外国援助最多的国家。有人把老挝比喻成一个“可爱的小弟弟”,包括日德法美等发达国家都提供了大量的无偿援助。日本和澳大利亚是老挝的最主要援助国,其中日本已向老挝提供无偿援助250亿美元。一项最新调查显示,82%的老挝人对日本人有好感,不再记恨二战时日本的侵略,排第二位的是中国(60%)。
要在2020年甩掉最不发达国家的帽子
老挝几乎没有自己的工业。我们在采访外交部发言人荣·占他琅西时,问他老挝最大的企业有哪些?他想了一会儿,说出了一个啤酒厂。据介绍,中国家电产品前两年也曾进入老挝市场,但由于当地人口少、市场规模小,厂家感觉得不偿失,就悄悄撤了回去。
看来,老挝希望在2020年甩掉最不发达国家帽子的目标实现起来并不是很容易。但对于未来,荣·占他琅西显得很有信心。他说,老挝的森林资源丰富,旅游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记者进到万象和南塔的几家小洋楼里看过,连楼梯都是红木的,一套红木餐桌餐椅只要四五千元,和国内普通家具价钱差不多。
老挝还有着丰富矿产资源。澳大利亚公司在老挝境内的金矿和铜矿已经开始生产。中国近两年已有20多家企业与老挝签订了开发协议。此外,老挝境内湄公河充沛的水力资源也是老挝重点发展的领域。老挝已经建了多处水电站,并向泰国等邻国出口电力。一些大的水电站正在建设之中,老挝声称自己要做亚洲的“蓄电池”。
荣·占他琅西指着老挝地图说,虽然地处内陆,但政府积极变通思路,通过修路打开突破口,从而成为各国都要“借路”的捷径。 (责任编辑:宛振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