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河南省洛宁县委老楼作为危楼拆除后,县委领导班子决定缓建新办公大楼。把财政拨付的500万元建设新办公大楼的钱,拿来先行救助孤儿,创造了国内救助农村孤儿的新机制。3年来县委机关各部门一直租房分散办公。当这几年财政收入足以支撑建设新办公楼的时候,当地县委却把买来的20亩地规划成了孤儿院,而把新办公楼的选址,依然选在老办公楼的地基上。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道兴认为,在盖楼与救助孤儿这两件事之间,不应该有必然的联系。也有专家认为,这种“先为民意,再思政绩”的做法值得提倡。当民众需求与官员自身需求重叠时,以民为先,可能是最容易获得民众认可的施政手段,也是营造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简陋的县委机关租房办公
“宣传部所属四个科室,全部在这个楼上。新闻中心七八个人,只有一间办公室,三把椅子。跟宣传部办公室共用一部电话。这不,接个电话跑来跑去的,来个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2006年7月24日午后,在政府对面的洛宁县疾病防控中心大楼,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任高文治一边从破旧的沙发上腾出位置让我们坐,一边连声说抱歉。
办公室的角落里堆着煤球,高文治说,因为楼里没暖气,冬天御寒只好用煤炉烧煤球。天热了,想打开空调祛祛暑气更是奢望,头顶上只有一个锈迹斑斑的电扇,忽忽地扇着热风,人几乎坐不住。
“从2004年6月底搬入这幢楼,至今整整两年。”高文治说。
同在这幢楼上办公的还有组织部、纪检委、老干部等部门,楼上每层都混杂着多个部门,牌子挂的也很乱,外面的人进来,冷不防会以为到了一个大杂院。门口老远就能听到老式电扇发出的嗡嗡声。
7月24日,记者为了找到县委机关,在洛宁县的主街道上转了几圈,也没有找到洛宁县委的牌子。但当地的群众都熟悉这里,任意问街上的大妈,她都会耐心的指着兴宁路上一幢白色的五层楼告诉你,这就是县委机关租房办公的地方。
洛宁县委原来办公的地方,在靠近凤翼路的水渠后面。楼高5层。
“老楼是1980年前后建的,1985年3月份才搬进去,整个县委机关都在里面。”高文治告诉记者。
据介绍,由于靠水渠太近,地基受到了损害,1996年老县委办公楼的墙体开始出现裂缝。2001年,经过洛宁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部门检测,裂缝宽达25毫米,有些地方窗户过梁开始断裂。
2002年4月,洛宁县委筹集了十几万元钱,请河南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技术发展部对这座大楼进行了整体加固处理。此后不久,大楼再次出现裂缝。2004年3月,再次检测表明,该楼墙体裂缝最宽处又达到了15毫米。而且各裂缝部位向不同的方向不规则开裂,整体结构拉结力和抗力越来越减弱,成了危楼,无法再继续使用。
2004年6月,县委发出通知,大楼里的办公部门全部搬离。
谈起当时搬家的情况,洛宁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张少治十分感慨:“当时县委没有其他办公用房,又找不到能够容纳全部人员的地方。大家就各找各的门路。”
考虑到县委正常的办公秩序,县委和县政府研究后决定,县委常委、县政协主席、县委和政协办公室、政法、信访和机要局搬入兴宁路上的政府办公楼,其他12个县委部门,以及原来在政府办公的14个政府委局外出租借房屋。
工青妇等部门搬到了南环路上,借用洛宁技术监督局的楼办公。包括组织部、宣传部等在内的县委部门、以及统计局、乡镇企业局等政府部门,就借用了政府对面的洛宁县疾病防控中心大楼。
“这座楼原来是洛宁县人民医院的病房楼,后来卖给了县疾病防控中心。被临时借用后,疾病防控中心搬到了卫生防疫站大楼。”洛宁县新闻中心主任高文治说。
建新楼的钱“挪用”救孤
“搬迁安置完成后,惟一的感觉是很不方便。”洛宁县委办公室另外一位副主任告诉记者。
“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每人一间不超过12平米办公室,政协四位副主席挤在一个房间办公。逢到开大型会议,大家要跑着外出借会议室。”
还有一个问题是,多数单位多个科室挤在一个办公室,有的甚至同一个单位分散在不同的大楼,县委和相关部门的门牌都没法挂,不少群众和外来人员,刚开始几乎找不到办事的地方,戏称洛宁县委是“地下党”。
洛宁政府以及其他局委的领导,多次建议尽快建造县委新办公大楼。还为此专门开过办公会研究。
县委书记高维勋在会上说,洛宁是个贫困县,经济基础差,可支配的财力也有限,建大楼的事可以再往后拖延一段时间。
后来洛阳市的领导到洛宁调研,发现洛宁县委无房办公的情况后,特意拨付了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洛宁县委新建办公大楼。
“高维勋书记不同意马上建设新大楼。”了解当时讨论情况的洛宁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张书京说,当时洛宁县刚好出现了一起因孤儿饥饿入室杀死另一名孤儿的事件,高维勋正指示民政部门全面摸底排查孤儿的情况。洛宁县民政局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走村串户,把18个乡镇的所有孤儿名单全部报了上来,最初325人。
洛宁县政府于2005年3月30日下发了《关于救助孤儿的通知》,对他们实施救助。标准为每人每月80元生活费、每人每年100元疾病医疗救助费、150元衣被救助费、和160元到260元的教育救助费。
“原来定的范围是16周岁以下的,后来又发现了其他情况,有的过了16岁,但还没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有的孤儿在接受高等教育,但没有经济来源。”张书亭介绍说,“高书记建议扩大范围,救助对象如今扩充到486名。年满16周岁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和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孤儿,都被列入救助对象。”
“这样一来,每年用于孤儿救助的财政资金,就接近了100万。”
租房办公下的经济提升
地处豫西山区的洛宁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地理特点为“七山二塬一分川”。原来的副业很少。
“早些年粮食不够吃,过节的时候吃饺子,因为饺子少,汤多,就往里面加些凉粉。”洛宁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冯合理说。
“现在全县18个乡镇,14个都成了烟叶种植基地。”
据洛宁县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2005年,洛宁的生产总值达到33.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首次突破亿元,达到1.02亿元。在全省县市经济发展综合排序中,由2004年的101位提升到2005年的第88位。
“13个位次带来的影响微不足道,但是看看洛宁县这几年的变化,大家不会没有感觉。”带着记者下乡实地查看的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张少治说。
从县城到城郊的路,沿途都铺上了水泥,在城郊乡的经局村和冯庄村,记者留意到,水泥路已经铺到了农户院子前。洁净的路面上,偶尔散落着几片树叶,骑着自行车的少年,在路边慢悠悠的走动着。
村民对县委不盖办公楼,先把钱用到群众身上的事实,大多知道。两次见过县委书记高维勋的长水乡长水村80岁的老人张西中,见到记者就来了两句顺口溜:送钱送衣送面粉,老人孤儿都感恩。
新办公楼地盘让给了孤儿院
随着财政的好转,和办公的实际需要,2005年底,洛宁县委的新办公大楼终于开工建设。新楼的选址依然是在原来的地基上。
记者在建设工地看到,这幢即将于2006年10月竣工的新办公大楼,总投资700万。加上一个地下停车场,总共6层。
“县委本来考虑在刚扩建的南环路边上新选了一块地,算算账又舍不得了。要花好几十万呢。”洛宁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张少治说。
最后高维勋拍板,决定新办公大楼仍然建在原来的地基上。那块新选择的地,面积为20亩,划给了民政局。
洛宁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张书京透露:县委还拨了一笔款,要求在这块地上建设一个标准的孤儿院。
新的孤儿院还没有开工,县委新的办公大楼也在继续建设中。县委租房办公的事件,早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连续一个星期以来,洛宁县委的人员陆续接待了好几拨记者。
狭长的洛宁县城,到处穿梭着工作人员和记者的身影。因为办公用的车少,洛宁街头又没有出租车可乘,很多时候,寻访的人就那么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分散的办公楼、分散的办公室之间。
“接下来,县里要解决的或许就是出行问题。”洛宁县委宣传部一个工作人员悄悄的告诉记者。
租房办公折射官员平民思维
“洛宁县委急群众所急,在全国率先建立孤儿救助机制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建设县委办公楼也是当务之急,二者的资金来源渠道最好不要混洧在一起。”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道兴说,救助孤儿和重建县委办公楼,两者都很重要,洛宁县委不能因缓建机关办公楼救助孤儿受到表场而走极端,在盖楼与救助孤儿这两件事之间,不应该有必然的联系。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博导毛寿龙教授认为:官员把盖办公楼的钱,首先用到了孤儿身上,为群众办实事,这是一个新鲜事。比起很多地方领导争着盖豪华办公楼的做法,要应该受到更多的尊重。但是,官员也不能走两个极端。把公共财政用到修建豪华办公场所上,是严重的资源浪费,办公条件太差,也不利于办公。从另外的角度来说,公共财政的支配应该公共化,不能让领导一个人去琢磨这事。官员要做的,是想着如何办事情,怎么花钱。钱应该花到哪里,要让民众去考虑。而人大,应该从制度建设上给予民众更多的帮助。
“不管外界怎么看,县委都在努力的实践着一件事:为百姓做实事。”
本文采写过程中得到洛宁县委宣传部及冯合理的大力协助,特此致谢!(郑州晚报记者 王捷 熊堰秋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