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伤员卢德长(右一)给沈阳的医疗队员送上锦旗和鲜花。
本报冀东版记者 朱文强 文/图
“1452次列车到站了,我们日夜思念的救命恩人来了!”7月25日11时37分,当年被送往沈阳第三医院救治的唐山地震伤员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涌向唐山西站出站口,和自己的亲人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30年前,唐山一部分伤员被空运到沈阳第三人民医院(今沈阳红十字医院)接受治疗。在那里,他们受到了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料。回到唐山后,他们对恩人的感激和思念始终深藏在心里。
牵挂30载后的相逢
“我们终于又见面了,想念你们,感谢你们啊,你们都还好吧?”当年的伤员邓秀芝眼含热泪握着当年的医护人员梁村的手说。
邓秀芝告诉记者,当年她的腿骨折了三截,膝盖部分还有个黑窟窿,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医治。1976年8月4日,她被送到了沈阳三院救治,也因此与医护人员结下了很深的情谊。
“因为当时沈阳三院的医护人员不够,从沈阳37中抽调了一些学生来照顾我们,当时她们中最大的才19岁。但她们对我关怀备至。因为当时我父母死了,自己又受了伤,所以心情很糟,但是她们每天都哄着我开心,不让我感到孤独。”
今年53岁邓秀芝激动地说。55岁的卢德长坐在轮椅上把一面写有“震灾无情人有情,三十周年情更浓”的锦旗献给当年的医疗队员。地震中,他的双腿被砸成压缩性骨折,造成下肢瘫痪。1976年7月31日,他被送到沈阳三院,受到梁村等医疗队护士的精心照顾。
“得知医疗队员们要来唐山,我激动得好几天都无法入睡!”卢德长紧紧握住梁村等医疗队员的手哽咽地说。
“我替妈妈谢恩人”
张贺平是代替前年去世的母亲来迎接沈阳恩人的。她的母亲在
地震中造成粉碎性骨折,在沈阳三院治疗期间和梁村等护士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张贺平的母亲与梁村的一张合影被全家珍藏着。昨天,张贺平特意把这张珍藏了30年的照片带到了现场。她一边抚摸着照片一边说:“父亲得知沈阳医疗队的恩人们要来唐山后,马上要我来迎接他们,表达我们全家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网络促成亲人聚首
能够有这次相聚还多亏了唐山一位名叫张凤英的热心网友,昨天她也手捧鲜花出现在欢迎的队列中。
“今年年初,我在网上认识了‘村子’(梁村),她知道我是唐山人以后,就请我帮忙寻找当年在沈阳三院接受救治的地震伤员。”张凤英告诉记者。
“30年了,‘村子’仍然还惦记着当年的伤员们,非常让人感动。”张凤英说。几经周折,她终于找到了邓秀芝他们。
张凤英口中的“村子”当年虽然仅有17岁,但却是沈阳三院学生医疗队的队长。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大量伤员涌入沈阳三院。由于医护人员紧缺,当时就读于沈阳三十七中学的梁村和40余名同学一起来到沈阳第三人民医院,参加医疗队,成了一名实习护士。梁村作为医疗队的队长,与邓秀芝、卢德长等地震伤员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邓大姐他们返唐后我就和他们失去了联系,但这30年来我心里一直牵挂着他们。”梁村说。
本报冀东版热线(唐山):0315-2327310、2340000、2324567(传真)本报综合版热线(石家庄):0311-88631262、88631211、88631206(传真)电子邮箱:jdb1976@163.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