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招商4百亿引进企业近百家
华龙网讯日前,来自美国、北京等地的6家企业,携资44亿元签约入驻重庆长寿化工园区。至此,近3年时间,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和晏家工业园区,成功引进企业96家,总计420亿元的投资。
这些企业中,包括17家跨国公司,5家世界500强企业,12家上市公司,4家重庆工业50强企业。现有34家投产,年可新增销售收入20亿元。
两大园区建设只花了3年时间,建成面积近2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投资达24亿元。凭借园区实力,长寿工业产值连续3年增长31.1%,工业利润已占全市工业利润的八分之一,2004年跻身重庆工业十强。
长寿魅力何在?园区企业“香港建滔”一负责人说:长寿有天然气、长江黄金水道、渝怀铁路、高速公路和物流码头,更有一群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
2003年初,长寿抓住撤县设区后带来的“人心思进”这一良好态势,在全区展开了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摒弃一切不利于发展的条条框框,树立“大开放、大发展”的开放意识,“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意识,“你来投资、我包服务”的服务意识,实施了“万人评机关”等活动,整治发展环境;同时提出建设重庆工业高地、旅游休闲胜地、都市农业基地和区域物流中心,建成重庆一流强区的奋斗目标。
当年8月,市里将化工园区按市属区建的模式交由长寿区建设。长寿抓住机遇,新组建了化工园区、晏家园区、基础投资公司、招商局、行政服务大厅等建设、融资、招商、审批服务机构,又从企业、高等院校挑选专家型人才充实到园区,保证了在1年时间内完成两大园区的平场、招商、建设任务,创造了惊人的“晏家速度”。
长寿在工业园区建设中坚持“产品项目、公用工程、环境保护、物流配送、管理服务”一体化,通过市场运作,投资40亿元,建成供水、供电、供气、治污等公用工程平台,修建了与园区相联的铁路线(站)、长江物流码头、与高速公路相联的园区公路,同时围绕产业链进行招商。
3年后,两大园区已成为重庆工业新的增长极,成为长寿打造“重庆工业高地”的重要载体:化工园区初步形成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石油化工、医药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6大产业集群。晏家园区2004年跃居全市工业园区第4名,成为全市的5个示范园区之一,形成了精品钢材、新型材料、机械制造3大产业集群。
这9大产业集群,积聚了96家企业,形成了大产业大循环格局,具有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特征,成为我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调整工业产业结构,解决库区产业空虚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而今,长寿工业增量扩张,产业支撑凸显,工业总产值3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31.1%;地方财政收入3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48.7%。2005年,长寿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综合考评获重庆市一等奖。(日报特约通讯员刘兴波)
来源: 华龙网 2006-07-26 0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