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报网讯(记者丛明宇)25日,呼兰区莲花镇某施工现场地下,挖出一只装着万余枚铜钱的陶瓮,铜钱中包括大量罕见的宋代“太平通宝”。专家介绍,此次出土的铜钱品种多,数量大,品相好,这在黑龙江省是不多见的。
发现铜钱的地点位于莲花镇井沿子村小学的施工现场内。 凌晨4时许,工人们在挖学校围墙地基时,从距离地面约80厘米的沟壁内发现了一只破损的陶瓮,里面的铜钱随即散落。为保护现场,村长王伟疏散了现场闲杂人员,并向有关部门汇报。莲花镇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用4个编织袋将铜钱运回派出所保管。民警还根据群众举报,将部分被村民藏匿的铜钱追回。
呼兰区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接收了派出所保管的铜钱,并搜集收存现场破损的陶片。考古专家勘察现场,未发现其他附属物品,初步排除现场附近存在古墓葬和其他文物的可能。专家拼接发现,破损的器皿为金代卷沿灰色陶瓮,瓮高约半米,瓮壁有精美花纹。
呼兰区文物管理所负责人孟繁宏说,此次出土的铜钱主要产自唐、宋、金三个时期,总重110公斤,约30余种,1万余枚。出土时铜钱成串堆放,因为年代久远,穿绳已经腐烂。铜钱虽有锈蚀,但没有结在一起,所以品相完好。铜钱中除存世量较多的开元、熙宁等通宝外,还发现了至少数十枚罕见的宋代“太平通宝”。
据市文物管理站站长刘云才介绍,根据现场情况分析,可能是主人为躲避战乱等灾祸,将铜钱仓促埋藏,后因种种原因没有挖出来,才得以保存至今。此次出土的铜钱版别品种较全,而且现场得到及时保护,这在黑龙江省近年来比较罕见。
据了解,呼兰文物管理所将就此举办展览,向市民展示这批珍贵的历史实物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