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比较好的人心理状态好于其他人群
主持人:你们这个课题是不是一直研究下去?
于振剑:是,这个课题还在做,包括去年还在做相应调查,对唐山大地震后震后的孤儿做了一次调查。
主持人:现在做的采集样本之中,都采集了哪些人?
于振剑:包括唐山大地震后丧偶再婚重组家庭的成员,包括开滦矿务局离退休干部人群,还有唐山大地震后留下的孤儿,以及一些普通人群。
主持人:有没有得出来一些总结性的结论,比如孤儿一般出现哪些症状,重组家庭又会出现哪些症状,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
于振剑:总得来说就发现这种心里健康状况和所受灾难严重程度,亲人的伤亡程度和社会支持和自身的性格都有一定的相关性。比如说家里亲人伤亡比较严重,损失比较严重的,这样的人心理健康状况要低于没有受伤的人群。如果说社会支持比较好,亲戚朋友或者说受社会关照这样程度比较好的,这样的话心里状况要好于其他人群。
主持人:我前两天正好访问了一个孤儿,这个孤儿就说自己的状况,他是家里的老小,家庭的环境比较好,比较受宠,觉得有父母在,有依靠,心里比较开朗,他自从地震以后,就性格大变,变得比较孤僻,除了工作就是回家,不跟人群交往,他从不看电影,不想去人群中,这样的病例属于什么?
于振剑:他也应该说是心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个症状,叫人格改变。 大的灾难过后,严重的应激事件可以造成人的性格改变,有的人性格改变得非常明显,可能会像你刚才说的一样,从一个非常外向的人变成一个非常沉默,少言寡语,比较内向。
主持人: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通过医学手段把他调整过来?
于振剑:他实际就是心理现象,受创伤以后的心理反应,当时如果进行积极的干预,有可能这样的情况会减少,也跟他本身的性格基础有关系,生活经历、生活的环境和本人的性格基础有关系。有的人心理素质比较好,周围的环境比较好,对搭载大难的防御抵抗能力比较好,他的改变比就是好。
主持人:就是说如果在震后有及时心理辅导,心理辅助,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于振剑:应该说有防御作用。
主持人:如果说一直经过20多年,甚至30多年以后,再重新干预,有没有改善的可能?
于振剑:我们做这个课题的目的就在于此,对唐山大地震的心理影响心理患者进行干预。比如长期的干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进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或者综合的治疗,可能对目前现有的心理障碍的患者应该有积极的作用。
主持人:有没有尝试过用一些方式对你们的采集样本做过治疗?
于振剑:因为在采集样本中发现过很多受大地震以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我们经过住院的积极治疗和干预,有的已经康复痊愈。
主持人:有没有活生生的例子。
于振剑:有这样的病人,在调查中我们遇到一家两口,老两口,当时地震的时候,有两个孩子都已经震亡了,对他们打击非常大。可以说20年以后,脑子里仍然浮现出儿女声音的形象,在夜间睡不着觉,满脑子都是这个形象,情绪非常糟糕,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什么意思,感觉精神疲惫。也出现一些精神症状,有时候一拉上窗帘以后,就感觉自己的孩子会从窗外走进来,一种幻觉。平时老俩口也很少与十几岁的小孩在一起,因为地震的时候儿女正是那么大,他看到他们就有触景生情的感觉,他自己心里非常不安。这个时候也会出现焦虑的反应,失眠、焦虑烦燥,坐立不安,我们叫焦虑的症状。在门诊经过治疗,经过心理治疗,经过药物治疗,目前来看,这种情绪已经明显地缓解了。
主持人:一定要通过门诊或者住院吗,因为有很多人可能是隐性的,不想去医院,不想让人认为是自己心理有问题,我们有没有一些措施可以让他在家里改善的可能。
于振剑:比较轻微的心理问题或者心理创伤经过自我调节可以调节,有些人经过这些年可能形成疾病,我觉得最好去问专业医生比较好。
主持人:打一个比方,现在就有这样的患者,他就是震后的长期抑郁,但是他又不想去医院,您给什么建议?
于振剑:这个治疗是综合性的治疗,如果对单纯的抑郁症状,最好先用药物来干预。因为现在目前有很好的抗抑郁剂,能够改善病人的心理症状,在心理上能够改善他的认知,因为这种病人在认知上出现偏差,认识问题的角度,认知出现一些问题,看问题的角度可能过于悲观,这样的话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来干预,来解决。自己也可以让他锻炼比较乐观、阔达的性格,重新改变他对灾难的认识,积极应对。以积极的应对方式,来面对这种灾难发生的后果。
主持人:刚才提到了震后的恐惧心理是社会的力量,我可以理解为社会关爱吗,这个力量对自身的心里创伤的抚平是什么样的作用?
于振剑:从我们这个课题中用了社会支持量表,我们发现社会支持程度越好,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如果社会支持不好的话,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患病率比较高的,包括症状量表中很多分数都比很多正常人要高。社会支持的面比较广,比如说社会,党中央各级政府社会的关心或者亲戚朋友的关爱,都会起到心理支持的作用。
主持人:从94年到现在这个研究已经做了12年,接触了哪些病例?
于振剑:有一个男性的患者,当时地震的时候因为他的亲人很多都被埋在废墟里,他自己出来的时候也受伤了,但是受得比较轻微,开始救助家人,他的爱人当他扒出来的时候已经死亡了,当时非常痛苦。
主持人:他的家就剩下他一个人?
于振剑:就剩他一个人,他自己是勉强出来的,等他扒孩子的时候,当时抬房梁,自己抬不住,眼瞅着亲人死亡,非常揪心的感觉,但是他没有办法。当时他感觉肩膀被撕裂的感觉,我们叫躯体化症状,是躯体形式障碍的表现。以后就长期出现自己身体不服。感觉身体很不舒服,感觉脑子也像分裂一样或者感觉脑子里像有一根小棍在支着,像一个鸡蛋黄在晃,感觉身体也变了形,肩膀一边高一边低,从心理学角度说,他的情绪已经转化为躯体化的症状了。他这种悲痛情绪已经转移到身体的症状,这种症状也是一直持续存在。从心理学角度叫潜在的父亲的情绪压抑到潜意识里,潜意识以后得不到释放,也没有地方说,很悲痛,亲人的死亡,自己无能为力。从精神分析角度是一种转换症状。
主持人:他从30年前一直持续到现在吗?
于振剑:一直有。
主持人:影响正常工作吗?
于振剑:正常工作一直在做,但是影响生活质量。他总感觉不舒服,总感觉难受,工作质量下降,每天到综合医院检查,拍各种片子,他以为是身体毛病。做了很多检查,最后都没有异常的发现,当一直看综合医院的门诊或者其他综合科,都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后来别人推荐说你到心理科看一下,这个时候我们看属于躯体形式障碍这种诊断。经过治疗以后他的症状就好多了。
主持人:这个治疗持续多久?
于振剑:应该持续一年以后。
主持人:你们用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化解他近30年的症状了。
于振剑:对,症状明显。
(责任编辑:秦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