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疼痛会转移到身体疼痛影响正常生活
主持人: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我们可能会碰到一些看似很正常的唐山人,比如说他丧了父母,正常情况你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有些事情他不能去触及,一触及就会抽搐,就会泪流满面,就会失控,这算是心理疾病吗?
于振剑:是心理疾病,我们门诊遇到过。当时地震没有被砸伤,但是周围落了一个房梁,当时也是受到惊吓,倒在地上,就感觉肢体不会行动了,爬不起来了,家里亲人的伤亡他也是非常悲痛,但是自己也是没有办法。后来他被某地方医院接到了外地去治疗,但是治疗检查没有发现什么器质性的病变,休养了大概半年以后,这种症状逐渐缓解了。等到后来是十几年以后,工作中,又生了一些气,因为工作安排的问题,生气以后,突然间又出现了肢体不会动,下肢瘫痪了,不会动,我们叫躯体的转换症状。
主持人:这种心里创伤会转移到身体上,影响正常生活。
于振剑:对,情绪没有得到正常发泄。
主持人:是不是给他一些出口,让他发泄就会好。
于振剑:这也可能好一些,如果有心理咨询机构对他进行心理干预或者让他发泄压抑的情绪,可能对他的症状要好一些。
主持人:从您个人了解,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的工作状况如何?
于振剑:近几年我们国家刚刚开始,对灾难的心理干预,以前可能是空白,最近几年包括大量的矿难,还有张北地震,还有黑龙江沙兰小学的事件,我们国家都有心理工作组到那里工作。
主持人:这种像大震之后的心理创伤,从你们现在的调查来看,会不会伴随这个人一生?
于振剑:有的人可能伴随很多年,有的可能伴随一生,有这种情况。现在接触一个病人,他现在80岁高龄了,因为他在接受我们调查的时候,当时也是有抵触情绪,后来我们讲明原因,讲明目的和意义以后,他比较能配合。当时地震他一家死了七口人,他在单位工作,家里死了七口人,回到家以后,一看家人都没了,当时非常惨重。他唯一一个外孙女也不知去向了,他当时很痛苦,非常痛苦,过了半年以后,这个外孙女有下落了,被解放军收养了,因为找不到亲人,一家人全震亡了,他在别的地方工作。这个孙女被解放军抚养以后,又给送回来了,联系上了,他当时非常激动,因为举目无亲,可有一个亲人,非常激动,到那个时候人的思想特别感谢党,感谢解放军,感谢党中央,这种情形怎么办呢?他说我要加倍工作来回报人民解放军对家人的救命之恩。他也是没日没夜的工作,是做文秘工作。但是他的心里创伤是久久不能平静的,难以抚平。每次工作完以后,总是控制不住,还要回忆家里人音容笑貌,对他来讲是非常痛苦的,怎么办?还要继续工作,为了不想这个事情,再继续写,再继续忙碌,这个忙碌可以暂时缓解当时的回忆,这种情景的在现,久而久之出现失眠衰弱,到了晚上该睡觉的时候睡不着觉了,大脑很兴奋,脑子一个劲过过去的事情,但是白天非常疲劳,这么多年一直这么过的。
主持人: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这是病?
于振剑:后来扛不住了,找心理医生就诊,我们感觉他患神经衰弱了,有兴奋有抑郁的症状,很疲劳,有很多过去的情景控制不住在脑子里出现。
主持人:你们干预之后有缓解吗?
于振剑:但是他的心理创伤在深层次很难消除。
主持人:听您的分析,当时那样的时代里,一直有一种宣传唐山人的精神,觉得唐山人是公而忘私的,唐山人是没有眼泪的,大家都是一心为了国家的,其实不是说他忘私,只是这个私被潜藏,总是有一个出口要出来的。
于振剑:毕竟人是有情感的,遭遇这么大的灾难,人性这个东西不能被泯灭的。人遭遇这么大的情感,有脆弱的一面,虽然说很坚强,但是有脆弱的一面。资料里有受难者亲人死亡以后很悲痛,有可能是鉴于当时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可能要投入到重新建设,或者救灾工作当中。
主持人:这么多年我们对大灾后这些个体的关注度太少了,作为一个人性的关注太少了。
于振剑:这个问题不好说,应该说社会上对唐山人给了积极的关心、帮助,对好多人对他们尽快从悲痛中走出来还是起到积极的作用。
主持人:有一个资料说台湾地震的时候,震后的心理创伤有一个比例说是90%,都影响到了当时社会的稳定,出现不稳定动荡的状态,你们在调查的时候,统计过唐山地震之后有心理创伤的比例有多少?
于振剑:延迟性应激障碍是22.17%,就是说发生时间比较晚,这个数字已经很高了。
主持人:有人说唐山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强的,您从这样一些病例分析来看,这样的话是不是对的,如果对的,为什么心理承受能力强,跟时代、社会有没有关系?
于振剑:应该是有关系,因为当时的环境,当时的世界观、价值观,包括当时的形势都使唐山人民的性格坚强一些。
主持人:近几年包括印尼海啸,我们国际救援队过去都会带心理医生过去,在这方面都比较重视一些。当场的救援,和你们这种后期的持续的补救,会有多大的差别,当场会发挥什么样的好作用?
于振剑:应该说出现灾难以后,马上派心理医生工作者进行心理干预,进行心理评估,进行心理咨询,这样可以减少很多心理疾病的发生。
主持人:直接就预防了?
于振剑:对,起到预防作用。对出现问题又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对以后出现延迟性的应激障碍,也可以起预防作用,可以降低患病率。
主持人: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唐山没有,但是这种没有造成一个什么样的现状?
于振剑:也可能说当时能够解决的心理疾病可能延迟很多年才得到治疗,可能持续很多年才得到正规的治疗,或者可以预防的,可以不发生的,如果没有干预的话,出现了。
主持人:你们在唐山去调查,去调研的时候,碰到普通的唐山市民,他们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心理上是有过创伤的,是有过阴影的?
于振剑:经历过唐山大地震这次灾难的唐山人,这个阴影是普遍的现象。因为或多或少都会有亲人的伤亡,肯定都有财产损失,包括耳目当时悲惨的状况,这种阴影在很多人心理上挥之不去。
主持人:他们愿意跟你们提起自己的心理问题吗?
于振剑:应该说首先要进行沟通,和调查的人群进行沟通,去解释,争取他们的支持、配合。但是也会出现很多人回避这种访谈。
主持人:为什么会回避?
于振剑:因为我觉得他不敢面对当时的心理创伤,不敢重新去回忆。因为我们在调查中进行答问卷,进行评分,有的人答了一半就失声痛哭,答不下去了。我们的工作人员现场给他进行一些支持性的治疗,给他鼓励、安慰,经过了一段时间情绪平稳下来了,把这项问卷答完了。有的人听到这个活动干脆就不来了,不参加了,拒绝你的访谈,拒绝这个调查。
主持人:你们这个问卷会问一些什么问题,问到可以使他失声大哭呢?
于振剑:因为是回顾性的问卷,我们的问卷会问到当时的情况,当时的感受,家人的伤亡情况,一般状况都有,也包括目前的情绪症状或者身体的症状。也可能在调查过程中,情不自禁的要回忆到30年前那场灾难,30年前的情景,难以接受。
主持人:在这个问卷部分,现在心理状况的部分,你们得到的答案是什么样的比例?现在健康的多还是?
于振剑:总得来说健康得多,但是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的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群。有流行病学流掉的资料,我们有一个对比,高于正常人群。比例分得很细,总得来讲高出几倍。
主持人:唐山地震之后有没有心理承受不了,出现自杀的人群?
于振剑:当时缺乏这方面的资料。我们当时没有人去做,也没法去做,这么大的资料,大家都去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心理的问题很少去关注。
(责任编辑:秦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