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文艺事业,需要一支过硬的队伍”
记者:您获得了“文艺终身成就奖”,为挖掘和张扬黑土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能否谈谈您与黑土地的感情与缘分?
刘小楼:我是天津人,在北京长大。虽然不是黑龙江土生土长,但我对黑龙江的感情比任何地方都深厚。 深厚到什么程度?国家文化部和中国评剧院的领导多次要调我去北京,承诺要什么条件给什么条件,我坚决不去。甚至说,我就像一个姑娘,已经嫁给了黑龙江,我决不再嫁!1950年我来黑龙江时才29岁,今年我85岁,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56年,感情能不深吗?
记者: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的战略规划,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和工作在黑龙江的老文艺工作者,您有哪些想法和建议?
刘小楼:如果把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看作一场大的战役,我们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招兵买马,挑选精兵强将,造就一支“北疆文艺劲旅”。五六十年代的哈尔滨,评剧事业是相当辉煌的。那时我当哈市评剧院的业务院长,把北京、天津等地的许多评剧名家都请到了哈尔滨,有李子巍、郭砚芳、王万良、喜彩君、小彩凤等等,建立了在全国都属顶尖的评剧队伍。在今天,我们要想成就文艺事业,依然需要一支过硬的队伍。
记者:你怎样看待“德艺双馨”的“德”字,它包含哪些内涵?你又是怎样实践的?
刘小楼:“德”在“艺”之前,可见它的重要性。一个没有道德的演员,即使成为名家,也不过是匆匆过客,不会长久。道德是什么?我总结了八个“不”:不贪财、不恋位、不忌贤、不妒能、不抢功、不避过、不畏强、不欺弱。能做到这些,你就可以团结人和教育人,算是有点道德了吧?
“我总想为国家和社会做点事,不能白活一生”
记者:你成为艺术家,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从中你得到哪些幸运和启示?
刘小楼:我17岁时,在天津的山霞社演出。当时山霞社有演员274人,由评剧名旦刘翠霞、名小生桂宝芬担纲主演。有一次,剧社上演《雪域冰霜》,桂宝芬因故不能出演,就有人向刘翠霞推荐我救场,结果一炮打响,我成了名小生。过去我们爷儿四个一天才
赚3块钱,成名后我一人一天就赚16元,身价涨了好几倍。我为什么能救场?因为平时非常刻苦,演完戏也不休息,而是偷学偷练桂宝芬的表演艺术。我由此体会到,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时时刻刻注意积累自己的实力。
记者:您从艺七十多年,从来不曾懈怠,至今还为培养青年演员、拯救和发展评剧艺术而奔忙。这样的持之以恒,是因为爱好还是有一个动力?
刘小楼:应该是有动力,这动力就是爱国主义。现在的年轻人一提到“爱国主义”,往往是比较
抽象的,毕竟没有经历苦难的年代。而我是亲历了新旧社会的对比。旧社会欺压过我,把我当牛马;旧社会也捧红过我,但把我当戏子耍。只有新社会才把我当成艺术家:受到国家领导的接见、代表祖国出国访问演出、当人大代表参政议政……所以我总想为国家和社会做一点儿事,不能白活一生。
记者:您觉得,同老一代艺术家相比,现在的年轻演员最缺少的是什么?
刘小楼:人们总重复拿破仑的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就是说,要想干大事就要有大志向。现在青年演员看影视歌星走红、来钱容易便经不住诱惑,影响学艺练功或干脆改行,这就是因为没有振兴评剧的大志向。当年评剧的祖师成兆才,在那么艰苦的岁月,连小学文化都没有的情况下,竟能创作出121个剧目,留下《花为媒》、《杨三姐告状》这样的传世精品,没有大志向行吗?青年演员笑我们这一代演员都有戏瘾,甚至是戏癌,不演好戏就浑身不舒服。他们笑我们的正是他们的不足。老一代演员之所以能够成名成家、自成一派,关键在于他们自身对评剧艺术的酷爱,有强烈的进取心、责任感和时代精神,这就是可贵的“戏癌精神”。
“每个人成功之路,都是一条由痛到快的轨迹”
记者:您认为在戏曲艺术普遍不景气的今天,评剧应该如何发展壮大,抵抗多元文化的冲击?
刘小楼:应该发挥评剧的长处:评说社会和净化社会。大家熟知的《花为媒》,就很好地配合了“五四”运动,当时提倡“放足”,剧中的张五可因“大脚”遭到退婚时,就这样唱:“中华国讲文明,大脚惟高。”在东三省被日本统治时期,我们就唱《杨门女将》;后来反对包办婚姻,又唱《刘巧儿》……所以说,艺术的价值在于参与社会、净化社会。脱离了教化,艺术就没有生命力。同时,观众是会喜新厌旧的,舞台上总是“起不完的解、探不完的母、挑不完的滑车”,观众就厌了。要想振兴戏曲事业,就要有新人新戏,有新的流派和新的代表作。
记者:请你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一下人生?
刘小楼:人生是一条由痛到快的鲜明轨迹。何谓痛快?就是痛苦和快乐。无痛则无快,痛是前因,快是后果。若想艺术上成名成家,首先不要怕痛,要勤奋刻苦地去学、去练。痛得越多,学到的就越多,快乐获得的就越大……其实,事事皆如此,只有经过痛苦的磨练,才会得到真实的快乐。应该说,每个人的成功之路都是一条由痛到快的轨迹!
刘小楼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1922年生于河北省宝坻县,6岁入梨园唱戏,先后与刘翠霞、小白玉霜、新凤霞等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合作,演出的《雪玉冰霜》、《唐伯虎点秋香》、《人面桃花》、《兄妹开荒》已成为评剧界的精品佳作,他与喜彩苓合演的《白蛇传》更是享誉国内外的艺术珍品。他在舞台上塑造的许仙、崔护、柳毅等众多评剧小生艺术形象,已成为他人不可攀比的书卷气小生的典型,领一代评剧文生风骚。(黑龙江日报) |